高考生物知识点《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3-16 03:32:5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果蝇的某种突变体因动作电位异常而易发生惊厥。右图表示两种果蝇的动作电位,据图分析,突变体果蝇的神经细胞膜异常的是

A.钠离子通道和产生兴奋过程
B.钾离子通道和兴奋性恢复过程
C.钠离子通道和兴奋性恢复过程
D.钾离子通道和产生兴奋过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图野生型细胞膜去极化达一定电位水平→钠离子内流停止、钾离子迅速外流。而突变体钾离子外流速度减慢,所以答案B。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以下是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变化示意图。据图可判断,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可产生

A.神经反射
B.神经递质
C.静息电位
D.局部电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神经纤维的某个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而邻近部位的为兴奋部位仍然是外正内负。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发育着的幼果,若被虫蛀后,不再生长的主要原因是蛀食了幼果的
A.子房壁形成的果皮
B.受精卵
C.幼嫩种子
D.幼果果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幼嫩种子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若被虫蛀后,不再生长;答案选C。
考点: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
点评:本题相对简单,属识记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分析下图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肝细胞、甲、乙三部位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B.乙中的葡萄糖通过甲进入肝细胞需穿过3个磷脂双分子层
C.甲、乙、丙维持稳定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D.在有氧充足的状态下,NaHCO3与乙中的乳酸反应,使乙pH稳定在7.35-7.45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甲为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是有血液运进,在肝细胞内被消耗,所以肝细胞、甲、乙三部位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A正确;乙中的葡萄糖通过甲进入肝细胞需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磷脂双分子层,再穿过肝细胞膜,1层磷脂双分子层,共穿过3个磷脂双分子层,B正确;内环境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C正确;在有氧充足的状态下,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不产生乳酸,D错。故本题选D。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内环境稳态知识的识记和理解的能力以及识图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B.兴奋经过突触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时,需要经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的释放,突触间隙的扩散,以及对于突触后膜的作用,所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一点又称为突触延搁。
考点: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