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3 02:49:19
1、选择题 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幅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图甲说明该蛋白质含有两条肽链
B.图乙中cd段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了染色体
C.图丙中,若B点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C点不可能为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
D.图丁中a、b曲线依次表示小鼠和青蛙随温度变化的耗氧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图甲中肽链数=游离羧基总数-R基上的羧基数=17-15=2,说明该蛋白质含有两条肽链,A正确;在着丝点分裂之前,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单体,含有2个DNA分子,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B正确;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使得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背光侧,C正确;小鼠为恒温动物,青蛙为变温动物,所以图丁中a、b曲线依次表示青蛙和小鼠随温度变化的耗氧量,D错。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细胞分裂、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丝螺旋化形成染色体发生在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有丝分裂前期,丝状的染色质发生高度螺旋,缩短变粗变成染色体;在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又解螺旋重新变成染色质。故本题选A。
考点:染色质和染色体
点评:本题考查了染色质和染色体转换的时间,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用打孔器打出6块滤纸小圆片编号C1-C6,浸在一块点样瓷板6个凹穴(C1-C6,凹穴中滴加等量相应的溶液)中一段时间,用镊子将小圆片放在同一淀粉琼脂培养基上的不同位置,37℃孵育30min,倒入碘液1min后洗去碘液,观察培养基上相应位置是否产生透明圈(不产生蓝黑色的范围),结果如下表所示,对该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对绿豆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B.C 4、C5为实验组,C1和C 2、C 3、C 6均为对照组
C.该实验说明绿豆淀粉酶在碱性环境中活性较高
D.若在C 4凹穴中再滴加2滴稀碳酸钠溶液后重复该实验,实验结果与C5相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表中数据所加溶液可知是探究pH对绿豆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故A正确1-3和6均为对照,4和5是实验组,故B正确。实验5组中透明圈最大说明酶活性最高,故C正确。酶在过酸的调节下可能失活,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酶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对信息提取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图是绿色植物体内能量供应及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丙中的⑤即图乙所示结构,图乙取自图甲中的①或③
B.图乙所示的结构是合成[H]并消耗ATP的场所
C.研究图丙中B过程中物质变化常用的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
D.图丙中D中的能量可用于肌肉收缩、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兴奋传导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图丙中的⑤可以进行水的光解,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对应甲图中的③,A错误;图乙所示的结构是合成[H]并消耗ADP合成ATP的场所,B错误;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不耗能,D错误;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在动物细胞培养中有部分细胞可以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制地传代下去,这种培养方式称之为
A.原代培养
B.传代培养
C.细胞株
D.细胞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