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答题模板《微生物的利用》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11-10 12:48:1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在用葡萄糖和乳糖作碳源的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a~c表示生长时期)以及培养液中葡萄糖和乳糖的含量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a、c期菌体代谢活跃,体积增长较快
B.b、d期细胞数目以等比数列的形式增加
C.葡萄糖和乳糖为大肠杆菌提供碳源,不提供能源
D.生长曲线的各时期都有酶活性的调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连线题  絮凝性细菌分泌的具有絮凝活性的高分子化合物,能与石油污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有机物等形成絮状沉淀,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对石油污水的净化效果,将絮凝性细菌和石油降解菌融合,构建目的菌株。其流程图如下。

据图回答:
(1)溶菌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PEG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处理后,在再生培养基上,未融合的A、B难以生长。图中AB融合菌能生长和繁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的菌株的筛选:筛选既能分泌具有絮凝活性的化合物,又能在含有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生长的AB融合菌,选择效果最好的最为目的菌株。
(5)为探究目的菌株不同发酵时间发酵液的絮凝效果,将目的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定时取发酵液,加入石油污水中:同时设置__________________为对照组。经搅拌、静置各3分钟后,分别测定上层水样的石油浓度COD值(COD值越高表示有机物污染程度越高),计算石油去除率和COD去除率,结果如下图。



(6)目的菌的种群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___型。在40~44小时,发酵液对石油污水的净化效果最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分解细胞壁
(2)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3)两亲本失活部位不同,融合后活性部位互补
(4)石油
(5)不加发酵液的石油污水
(6)S? 此期间,目的菌及产生的絮凝活性高分子化合物的含量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畜牧业上做青贮饲料是将鲜绿的玉米秆切成小节,然后挖坑密封贮存以备冬用,在贮存期间生命活动旺盛的生物是
[? ]
A.玉米秸秆
B.乳酸菌
C.害虫玉米蝗
D.寄生在玉米叶表面的玉米斑病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有些微生物含有纤维素酶,通过对这些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使人们能够利用秸秆等废弃物生产酒精,用纤维素酶处理服装面料等。纤维素酶可以通过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为了提高酶的产量,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利用诱变育种的方法,获得产生纤维素酶较多的菌株。
(1)写出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实验步骤:
①.将培养好的生产菌株分成两组,一组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处理,另一组不处理作为对照组
②.制备碳源为纤维素的菌体培养基若干
③.把诱变组的大量菌株接种到多个含有纤维素的固体培养基上,同时接种对照组(未处理的菌株)。把它们置于相同的条件下培养
④.一段时间后,取两组培养基,用刚果红染色,观察并记录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情况
(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a.诱变组中有些菌落周围的透明圈与对照组相比较大,说明诱变育种获得了高纤维素酶产量的菌种。b.诱变组中的菌落周围的透明圈与对照组相比大小相同,说明诱变育种没有菌株发生变化。c.诱变组中有些菌落周围的透明圈与对照组相比较小,说明诱变育种获得了低纤维素酶产量的菌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图为某细菌在培养过程中同一时期进行的相关实验结果示意图,图中曲线代表变化趋势。 

[? ]
A.此时细菌处于生长曲线中的对数期
B.精氨酸可能是A酶催化反应的产物
C.控制A酶合成的基因位于质粒上
D.该细菌的同化类型属于异养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