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05 16:58:31
1、连线题 下图是在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定光照强度对甲植物和乙植物的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结果,请回答:
(1)在光强为______千勒克司时,甲植物与乙植物光合作用产生O2的速率相等。当光强小于4千勒克司时,甲植物主要是因为______反应不足,从而限制了光合速率。
(2)与乙植物相比,甲植物应种植在_______条件下,其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为______千勒克司,该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在温室栽培过程中,采取__________措施可使光饱和点右移。
(3)若甲、乙代表某C3植物和C4植物,最可能代表C4植物的是________。C4植物叶片具有_______结构,有利于光合产物就近运入维管束,从而避免因光合产物的__________对光合作用产生抑制。
2、综合题 1937年,植物生理学家希尔发现,将叶绿体分离后置于试管中,假如在试管中加入适当的“氢受体”,如二氯酚吲哚酚(简称DCPIP),那么照光后便会使水分解并放出氧气,这个反应被称为“希尔反应”。反应的过程如下:(注:DCPIP是一种可以接受氢的化合物,在氧化态时是蓝色,在还原态时是无色)DCPIP(蓝色)+H2ODCPIP—H2(无色)+O2为验证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现提供如下材料和用品:离体叶绿体、0.5mol/L蔗糖溶液、浓度为1%DCPIP溶液、蒸馏水、量筒、锡箔纸、试管若干、离心机。请依据“希尔反应”涉及的实验原理,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并回答下列问题:
(1)方法步骤:
第一步:离体叶绿体溶解于0.5mol/L蔗糖溶液制备成叶绿体悬浮液;
第二步:(填表)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各试管用离心机离心5min。
(2)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
①.观察结果:离心后试管1、试管2、试管3内上层清液的颜色依次是:_________。
②.实验结论:光合作用的条件是_________。
(3)实验分析与思考:配制叶绿体悬浮液时加入0.5mol/L蔗糖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4)在上述实验中,能使DCPIP变为无色化合物的是_________,在C4植物的叶绿体中,________(化合物)相当于DCPIP。C4植物较C3植物在光照强烈、干旱环境下仍能进行较强的光合作用是因为___________。
3、选择题 下图表示研究NaHCO3溶液浓度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将整个装置放在光下,毛细管内的红色液滴会向左移动
B.将整个装置置于暗室,一段时间后检查红色液滴是否移动,可以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C.当NaHCO3溶液浓度不变时,在B内加入少量蠕虫,对红色液滴移动不产生影响
D.为使对照更具说服力,应将伊尔藻置于蒸馏水中(不含NaHCO3)的烧杯中
4、选择题 下列各图分别表示两个自变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除各图中所示的因素外,其他环境因素均控制在最适范围。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5、连线题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A植物和B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千勒克司)光饱和时光照强度(千勒克司)光饱和时
(1)与B植物相比,A植物是在_______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2)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B植物光合速率________,造成这种现象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
(3)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B植物的光合速率是_________(mgCO2/100cm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A植物与B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__________(mgCO2/100cm2叶·小时)。
(4)光合速率也受光合产物从叶中输出速率的影响。某植物正处于结果期,如下图①。若只留一张叶片,其他叶片全部摘除,如下图②,则留下叶片的光合速率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