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2 00:15:07
1、连线题 甲图表示某地区20年间空气中CO2浓度的变化,乙图表示温度对该地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1)在这20年间,引起大气中CO2浓度变化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上述情况若在世界各地发生,将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形成_______________导致气温升高。
(2)从甲图中可以看出,每年冬季的CO2浓度与夏季的CO2浓度不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A点表示__________。若该植物长期处于40℃条件下,能否显示生长现象?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温室大棚里的农作物,通过_______________等措施,可以增加CO2含量,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
(5)为玉米、甘蔗等植物提供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的CO2,最先发现14C大量存在于________化合物中,随后可以发现,14C出现在_________化合物中。
参考答案:(1)绿地面积的逐渐减少,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温室效应?
(2)有些植物落叶,导致光合面积减少 ? 光照减弱,光合速率下降? ? 气温降低,光合速率下降
(3)在5℃时,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速率与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速率相等? 不显示? 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或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
(4)增施农家肥料,使用CO2发生器
(5)C4? ?C3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连线题 请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某双子叶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结果如下表。表中负值表示二氧化碳释放量,正值表示二氧化碳吸收量。

参考答案:(1)见下图
?
(2)4
(3)2?
(4)43.6
(5)光照强度? 温度和CO2浓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科学为探究棉花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首先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棉花植株,平均分为7组,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时测定CO2的浓度,12小时后再次测定CO2的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1)这一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写出该实验设计的一种无关变量: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需要测棉龙植株在12小时后的补偿点,你认为应在哪两组间增加实验组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不同品种的棉花植株,这样设计违背了科学实验的原则。
(4)该实验设计尚不能确定棉花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请你提出进一步探究的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
参考答案:(1)光照强度? ?温度(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2)1组和2组之间
(3)单一变量对照
(4)增加若干实验组,依次增加光照强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②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参加反应的水 ③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④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用水绵做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③①④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自养型和异养型生物的根本区别是
[? ]
A.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B.能否利用光能
C.能否利用化学能
D.能否将简单的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