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8 06:51:31
1、实验题 (11分).请利用下列装置及试剂组装一套装置。其流程是,先制取纯净干燥的Cl2(不收集),后试验干燥的Cl2和潮湿的Cl2有无漂白性。试回答:
(1)按气体从左向右流向将各装置依次连接起来(填接口标号): a 接_______,______
接______ ,______ 接______ ,______ 接______ ,______ 接h。
(2)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F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事实说明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1)i;j;g;f;e;d;b;c;
(2)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3)干燥氯气?吸收多余的氯气?除去HCl气体
(4)有色布条不褪色?有色布条褪色?次氯酸(HClO)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在实验室里可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中:①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 mL 30% KOH溶液,并置于热水浴中;③的试管里盛有15 mL 8% 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④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⑤为尾气吸收装置。请填写下列空白:
(1)装置①是氯气发生装置,蒸馏烧瓶中盛放MnO2固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如果实验室中MnO2用完了,则下列物质可能可以用来代替MnO2制Cl2的是:?
A.NaBiO3? B.FeCl3? C.PbO2?
已知氧化性强弱顺序为:NaBiO3>PbO2>MnO2>FeCl3
(3)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
①?;②?。
(4)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右图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填写编号字母);从②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5)根据④的试管里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变化可否证明氯气的强氧化性?。为什么??。
(6)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的混合物用100mL 3.00mol/L的NaOH溶液(密度为1.2g/mL)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的物质的量为0.0500mol。所得溶液中Cl-离子的物质的量??。
参考答案:(1)MnO2+4HCl(浓) MnCl2+Cl2↑+2H2O?(2)A、C?
(3)①制取温度不同;? ②制取时碱的浓度也不同?(4)M?过滤
(5)不可,石蕊溶液褪色的是因为HClO的强氧化性而不是Cl2?(6)0. 250mol
本题解析:(1)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2)根据氧化性的强弱可知比MnO2氧化性强的NaBiO3和PbO2都可以制氯气。
(3)比较②③两个装置中所装药品可知,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差别是:制取温度不同,制取时碱的浓度也不同。
(4)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所以M符合。分离的方法是过滤。
(5)氯气褪色,是因为氯水中的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所以不能证明氯气有强氧化性。
(6)100mL 3.00mol/L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原子守恒,说明溶液中n(Cl-)+n(ClO-)=0.3mol。又知溶液中n(ClO-)=0.05mol,所以n(Cl-)=0.25mol。
点评:本实验题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有利于对学生解题思维的锻炼。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2011年1月18日,杭州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出现了严重的冰冻。为使道路积雪消融,环卫工人使用了氯化钠、氯化钙等“化冰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化冰盐”融雪属于化学变化
B.估计MgCl2也可用作“化冰盐”
C.使用“化冰盐”可使水分子结构发生变化
D.大量使用这些“化冰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部分氯化物,例如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等可用来溶雪,是通过降低水的溶点来达到目的的,其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也没有改变水分子的结构;
融雪剂虽然便于融雪、除雪,价格也便宜。但会对植被、地下水资源、道路造成巨大危害。
答案为B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在运输与储存过程中必须防止泄漏.一旦储存液氯的钢瓶发生泄漏,必须立即采取措施.下列各种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将人群向高处疏散
B.将人群逆风向疏散
C.用浸有烧碱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
D.向泄漏地点撒一些石灰
参考答案:A.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氯气泄漏时,要人群向高处疏散,故A正确;
B.氯气有毒,所以如果发生氯气泄漏,氯气向顺风方向扩散较快,所以应将人群逆风向疏散,故B正确;
C.氯气能和碱反应生成盐,但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如果用浸有烧碱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虽然能减弱氯气的毒性,但人易被氢氧化钠腐蚀,故C错误;
D.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酸能和石灰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各组物质之间能发生置换反应的是
A.氯气通入碘化钠溶液中
B.碘水中加入氯化钠溶液
C.碘水加入溴化钠溶液中
D.溴水加入氯化钠镕液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