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8 06:37:19
1、选择题 符合如下实验过程和现象的试剂组是( )
甲 | 乙 | 丙 A.MgCl2 HNO3 K2SO4 B.BaCl2 HNO3 K2SO4 C.NaNO3 H2SO4 Ba(NO3)2 D.BaCl2 HCl CaCl2 |
参考答案:A.碳酸钾与氯化镁反应生成碳酸镁沉淀,加入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镁溶液,加入硫酸钾不反应,故A错误;
B.碳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加入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溶液,加入硫酸钾生成硫酸钡沉淀,故B正确;
C.碳酸钾与硝酸钾不反应,故C错误;
D.碳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加入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溶液,加入氯化钙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某化学小组拟采用如下装置(夹持和加热仪器已略去)来电解饱和食盐水,并用电解产生的H2还原CuO粉末来测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同时验证氯气的氧化性。
(1)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完成上述实验,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连___________,B连______________(填接口字母)。
(3)乙装置中X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_,丙装置中Y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测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 将wg CuO置于硬质玻璃管中,按以下两个方案测得的数据计算Cu的相对原子质量。
请你回答:你认为方案_____________较佳,另一个方案得到的Cu的相对原子质量会______________(填“偏低”或“偏高”)。按较佳方案计算,得到Cu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2NaCl+2H2O2NaOH+Cl2↑+H2↑
(2)E;C
(3)淀粉KI溶液(或Na2S溶液等);吸收氢气中的水
(4)二;偏低;16(d+w-c)/(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14分)氨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测定氨分子的组成(图中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在A的锥形瓶中放入NaOH固体的目的是。
⑶在干燥管B里不能选用的干燥剂是(填序号)。
A 碱石灰 B 生石灰 C 五氧化二磷 D 氢氧化钠
⑷在C的玻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⑸E装置中盛装浓硫酸的目的是?。
⑹待实验完毕后,若实验测得N2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为aL,则被还原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mol;若测得干燥管D增重bg,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用含a、b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参考答案:⑴2NH3+3CuON2+3Cu+3H2O (2分)
⑵NaOH固体吸水及溶解产生的热利于氨气的逸出。(2分)
⑶C (2分)
⑷黑色粉末变为光亮的红色固体。(2分)
⑸将反应剩余的氨吸收,防止F中的水蒸气进入D中,引起测量误差。(2分)
⑹3a/22.4(2分) 9a/11.2b(2分)
本题解析:考查氨气的制取与性质、分子组成的测定;
实验目的之一是测定氨分子的组成,结合所给装置可看出,通过氨气还原氧化铜,氮元素转化为氮气,可用排水法来测定其体积,而氢元素转化为水,其质量可通过装置D的增重来测得。
(1)氨气中的氮元素为其最低负价,可将氧化铜还原:2NH3+3CuON2+3Cu+3H2O
(2)此为简易法来制备氨气;在氨水中存在平衡:NH4++OH-NH3·H2O
NH3+H2O
NaOH固体溶解产生大量的热且可产生大量的OH-,均可促使氨气的生成与逸出:NH3·H2ONH3↑+H2O
(3)氨所碱性氧化,不能用酸性干燥剂来干燥,故答案为C
(4)氧化铜为黑色粉末,被氨气还原为红色的金属铜
(5)为保证装置D只吸收反应所生成的水,可知装置E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吸收未反应的氨气,二是防止装置F中的水气进入装置E中
(6)氨气的物质的量为a/22.4 mol,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被还原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3a/22.4 mol;
水的物质的量为b/18 mol;所以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16分)某混合金属粉末,铝处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所含金属的量都在5%以上。请设计合理实验探究该混合物金属粉末中铁、铜元素的存在。仅限选择的仪器和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量筒、容量瓶、滴管、药匙;1mol/L硫酸、2mol/L硝酸、2mol/LNaOH溶液、20%KSCN溶液。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提出假设]?假设1?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元素;
假设2?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元素;
假设3?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Fe、Cu元素;
[设计实验方案]基于假设3,设计出实验方案(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
[实验过程]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完成实验的相关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 | 用药匙取少许样品,加入试管A中,再用滴管取过量?![]() | 有固体剩余,并有气泡产生 | 合金中除铝外还含有Fe、Cu 元素 |
② | 往试管A的剩余固体中加过量? ________?,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B中 | 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溶液呈浅绿色 | |
③ | 往试管B中加入少量? _____,再滴加KSCN溶液 | ? _____ | |
④ | 往②剩余固体中加入稀硝酸;再滴加? ____________ 溶液. | 固体溶解,有无色刺激性气体产生并很快变成红棕色,溶液显蓝色;再加某溶液后有蓝色沉淀产生 |
参考答案:(共16分,每空2分)
【提出假设】?假设1 铁;?假设2 铜(不分先后顺序,写化学式也得分)
【实验过程】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
NaOH溶液
?
?
②
硫酸
?
③
硝酸
溶液从浅绿色变为黄色,再变为血红色(写到“血红色”给满分)
④
NaOH溶液
?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的气体产物成分进行研究。
(1)提出假设?
①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2。 ②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 ③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_____。
设计方案?
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2)查阅资料
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实验室可以用氯化铵饱和溶液和亚硝酸钠(NaNO2)饱和溶液混合加热反应制得氮气。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 ?
①按上图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称取3.20g氧化铁、2.00g碳粉混合均匀,放入48.48g的硬质玻璃管中;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
③停止通入N2后,夹紧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足量)变浑浊;
④待反应结束,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冷却至室温,称得硬质玻璃管和固体总质量为52.24g; ?
⑤过滤出石灰水中的沉淀,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2.00g。
步骤②、④中都分别通入N2,其作用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数据处理
试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写出该实验中氧化铁与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5)实验优化?
学习小组有同学认为应对实验装置进一步完善。?
①甲同学认为:应将澄清石灰水换成Ba(OH)2溶液,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
②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请?你再提出一个优化方案将此实验装置进一步完善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O2、CO的混合物
(2)NH4++NO2-N2↑+2H2O
(3)步骤②中是为了排尽空气;步骤④是为了赶出所有的CO2,确保完全吸收
(4)2C+Fe2O32Fe+CO↑+CO2↑
(5)①Ba(OH)2,浓度大,使CO2;M (BaCO3)>M(CaCO3),称量时相对误差小
②在尾气出口处加一点燃的酒精灯或增加一尾气处理装置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