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8 04:12:55
1、简答题 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氯气制备及有关性质验证的实验.
(1)在实验时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后,漏斗中的液体没有顺利流下,其可能原因是______,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上述装置中明显存在不足之处,为保证装置B中实验成功,应在装置A、B之间添加一个装置,该装置是图2中的______(填“Ⅰ”、“Ⅱ”或“Ⅲ”).
(3)装置C中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为,请在方框内写出导致该阶段颜色变化的粒子符号.
(4)装置D中起始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5)某同学认为SO2和Cl2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会更强,他们将制得的SO2和Cl2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褪色效果没有预期那样快.为了探讨SO2和Cl2按1:1通入的漂白效果,他们设计了如图3所示实验装置.
①实验开始后,乙装置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
②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乙中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
2、实验题 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制取乙烯时,浓硫酸容易使乙醇碳化,用氧化铝替代浓硫酸重新设计实验如下。
请回答:
(1)开始加热时应先点燃酒精灯_____(填“a”或“b”)。
(2)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可以将该瓶中收集到的物质分离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
(3)可利用和乙烯合成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合成纤维(PET), 其结构简式为:
。
按下列示例写出和乙烯合成PET的反应流程图(其他原料自选,并注明必要的反应条件)。反应流程图例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食盐、二氧化锰和浓硫酸共热反应制备氯气,并进行氯气性质实验.其中部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上图中,氯气制备装置正确的是______,尾气处理装置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字母)
(2)在取用浓硫酸时,如果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溅在手上,应立即采取的处置方法是:______.
(3)某同学做了两个实验:①将氯气通入到含有淀粉的碘水溶液中,蓝色消失(生成了碘酸).②停止通入氯气后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又出现蓝色,并有气泡产生.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变化:
①______;
②______.
(4)实验完毕,可选用______(填标号字母)清洗附着在烧瓶内壁上的固体残留物.
A、氯化钠溶液?B、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C、浓盐酸?D、酒精溶液.
4、简答题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如图1:
(1)装置F的名称是______;按图组装好装置后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2)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3)写出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图2装置是洗气瓶,该装置在化学实验中除洗气外,还有多种用途,试再写出其一种用途:______.
(5)实验室有时用高锰酸钾代替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若15.8g?KMnO4与足量的浓盐酸充分反应,则有______mol?HCl被氧化,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产生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L.
5、简答题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制取氯气及探究其性质的方案,并按下图所示装置完成实验.(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
Cl2↑+2H2O).
(1)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装置B中无色溶液将变为______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装置C中湿润的有色布条______(填“褪色”或“不褪色”),其原因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______(填化学式).
(4)为了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造成空气污染,装置D中应盛放______溶液.
(5)用8.7g 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被氧化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6)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在常温正好生反应也可以生成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
(7)如反应中转移了0.50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______L.
(8)若氯气泄漏,某同学用湿毛巾捂住鼻子防止中毒,有以下四种溶液可浸湿毛巾,它们分别是:①NaOH溶液②NaCl溶液③KBr溶液④NaHCO3溶液,正确选择是______(填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