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6 11:37:50
1、选择题 向含0.78molFeCl2溶液中通入0.09molCl2, 再加入100mL1mol/L的X2O72-酸性溶液,使溶液中的Fe2+恰好全部氧化,则产物中X的化合价为 ( )
A.+3
B.+2
C.+1
D.+5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0.078molFe2+被氧化为0.078molFe3+,失去0.078mol电子,利用电子守恒,0.009molCl2与0.01molX2O72-也应该得到0.078mol电子,令X在还原产物的化合价为a,则:0.009mol×2+0.01mol×2×(6-a)=0.078mol,解得a=3.则X值为3,故选A。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表示物质的图或式正确的是(? )
A.氮气的电子式N┇┇N
B.Mg2+的结构示意图
C.NH3的结构式 
D.甲基的电子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正确答案:C
A.不正确,氮气的电子式?B.不正确,Mg2+的结构示意图
C.NH3的结构式
?D.不正确,甲基的电子式
本题难度:简单
3、填空题 向FeI2溶液中不断通入Cl2,溶液中I-、I2、
、Fe2+、Fe3+等粒子的物质的量随n(Cl2)∶n(FeI2)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已知:2Fe3++2I-=I2+2Fe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折线E和线段C所表示的意义:折线E表示 ;线段C表示 。
(2)写出线段D所表示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当n(Cl2)∶n(FeI2)=6.5时,溶液中n(Cl-)∶n(
)= 。
参考答案:(1)n(Fe3+)随n(Cl2)∶n(FeI2)变化的情况
n(
)随n(Cl2)∶n(FeI2)变化的情况
(2)Cl2+2Fe2+=2Fe3++2Cl-
(3)6.5
本题解析:(1)有关物质的还原性顺序为I->Fe2+>I2,则向FeI2溶液中不断通入Cl2的过程中,依次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Cl2+2I-=2Cl-+I2,Cl2+2Fe2+=2Fe3++2Cl-,5Cl2+I2+6H2O=2
+12H++10Cl-。可见,当n(Cl2)∶n(FeI2)=1时,I-恰好全部被氧化;当n(Cl2)∶n(FeI2)=1.5时,Fe2+恰好全部被氧化;当n(Cl2)∶n(FeI2)=6.5时,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完毕。因此,当n(Cl2)∶n(FeI2)>1时,开始生成Fe3+,至n(Cl2)∶n(FeI2)=1.5时,n(Fe3+)达到最大值,故折线E代表了n(Fe3+)随n(Cl2)∶n(FeI2)变化的情况;当n(Cl2)∶n(FeI2)>1.5时,开始生成
,至n(Cl2)∶n(FeI2)=6.5时,n(
)达到最大值,故线段C代表了n(
)随n(Cl2)∶n(FeI2)变化的情况。
(2)当n(Cl2)∶n(FeI2)>1∶1时,Fe2+开始被氧化,当n(Cl2)∶n(FeI2)=1.5时,Fe2+恰好全部被氧化,故线段D代表了n(Fe2+)随n(Cl2)∶n(FeI2)变化的情况。线段D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Fe2+=2Fe3++2Cl-。
(3)当n(Cl2)∶n(FeI2)=6.5时,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溶液中n(Cl-)∶n(
)=6.5。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计算结果正确是( )
A.标准状况下,用一充满氨气的干燥烧瓶做喷泉实验,当水充满整个烧瓶后(假设溶液不外溢),烧瓶内氨水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
| 1 22.4 |
参考答案:A、令烧瓶的容积为VL,则氨气的体积为VL,氨气的物质的量为VL22.4L/mol=V22.4mol,氨水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V22.4molVL=122.4mol/L,故A正确;
B、发生反应Cu+2H2SO4?△?.?CuSO4+SO2↑+2H2O,64g铜的物质的量为1mol,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L×18mol/L=0.18mol,由方程式可知,硫酸不足量,且随反应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故1mol铜不能完全反应,生成的SO2气体小于1mol,体积小于22.4L,故B错误;
C、向1mol的碳酸钾固体中缓缓滴加少量的稀盐酸,首先反应生成碳酸氢钾,碳酸钾反应完毕,盐酸在于碳酸氢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否生成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碳体积多少,与盐酸的量有关,故C错误;
D、1mol?Ba(OH)2溶液中通入1molCO2气体,前后反应生成1mol?BaCO3白色沉淀,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1g氯气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6.02×1023
B.标准状况下,22.4LNO和11.2L O2混合后气体的分子总数为1.0×6.02×1023
C.工业用电解法进行粗铜精炼时,每转移1mol电子,阳极上溶解的铜原子数为0.5×6.02×1023
D.V L a 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若Fe3+的数目为6.02×1023,则Cl-的数目大于3×6.02×1023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A.氯气0.1mol,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歧化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6.02×1023,A项错误;B、由于生成的NO2会有部分转化为N2O4,实际混合后所得分子总数应小于1.0×6.02×1023,故B错误;
C、粗铜中可能有比铜活泼的金属如Fe存在,优先于铜放电,所以每转移1mol电子,阳极上溶解的铜原子数可能小于0.5×6.02×1023;故C错误;D、氯化铁溶液中Fe3+水解Cl-不水解,故Cl-数目比Fe3+的数目的3倍要多,故D项正确。
考点: 了解阿佛加德常数的含义;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了解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点评: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考查,涉及的知识面广,灵活性强,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解答该类题目时要细心审题,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关键性字词及一些隐藏信息如可逆反应、水解反应、胶体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