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6 10:31:21
1、选择题 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且氧气中1?mol?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 ]
A.920kJ?
B.557?kJ?
C.436kJ?
D.188kJ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氨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在压强为30MPa时,合成氨平衡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如下:
| 温度/°C | 200 | 300 | 400 | 500 | 600 |
| 氨含量/% | 89.9 | 71.0 | 47.0 | 26.4 | 13.8 |

2NH3,2min达到平衡状态时,H2转化率是50%,则用H2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H2)= ;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用分数表示);俗使K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一定条件下,用甲烷可以消除氮氧化物(NOx)的污染。已知:
① CH4 (g)+4NO2 (g)="4NO" (g) +CO2 (g)+2H2O (g) △H=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计算题 A和B两种物质互相溶解的关系如图1所示,横坐标表示体系的总组成,纵坐标为温度,由下至上,温度逐渐升高。T1时a是B在A中的饱和溶液的组成,b是A在B中的饱和溶液的组成(T2时相应为c、d)。T3为临界温度,此时A和B完全互溶。图中曲线内为两相,曲线外为一相(不饱和液)。某些物质如H2O和(C2H5)3N,C3H5(OH)3和间-CH3C6H4NH2有低的临界温度(见示意图2)。请根据上述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T3
?T2? c? d
T1?a? b





?18.5° C
A 100% 80% 60% 40% 20% 0%?H2O?(C2H5)3N
0% 20% 40% 60% 80% 100% B
图 1?图 2
2-1 解释图1中T3存在的原因。
2-2 说明图2所示的两对物质存在低的临界温度的原因。
2-3 描述图2所示的两对物质的互溶过程。
参考答案:2-1物质的溶解度通常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在一定的温度下,A和B两种物质能达到完全互溶。?(2分)
2-2 某些物质如H2O和(C2H5)3N,C3H5(OH)3和间-CH3C6H4NH2存在低的临界温度的原因是它们在较低温度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然而,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间氢键破裂,所以溶解度反而减小。 ?(4分)
2-3
?(2分)
(若画为1个H2O和2个(C2H5)3N分子形成氢键也给2分)
(2分)
(氢键位置不同、生成1、2、3个氢键或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
本题解析:此题的信息是图形,可称为图形题。考察参赛者对用图传递的信息理解加工的能力。参赛者首先应抓住试题的主题——两种溶剂的互溶性;然后要浮现中学化学中关于溶解性的一般性问题——为什么有的溶剂能够互溶,有的却不能?其次要回忆中学化学中有关温度对溶解度影响的一般原理。若颠倒了思考的顺序,思路就会乱。中学化学有“相似者相溶”的说法,即分子间作用力的性质相近大小也相近的溶剂会相互溶解。性质相近和大小相近也有个顺序。性质相近才能再考虑大小是否相近。性质不相近就不必再考虑大小是否相近。图1和2给出了溶解性与温度关系相反的信息,应归咎于两者分子间力性质不同。题面给出图2溶剂的实例,倒过来告诉我们图1的溶剂不具有这种性质,即表明图1是通例,图2是特例,因此参赛者需首先分析图2特例具有什么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于是就找到了解题的关键——氢键。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在某一化学反应中,反应物A的浓度在15 s内从3.0 mol/L变成1.5 mol/L,在这15 s内A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A.1.5 mol/(L·s)
B.1.5 mol/L
C.0.1 mol/(L·s)
D.0.1 mol/L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0.1" mol/(L·s)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