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1 02:09:14
1、选择题 酸根离子RO3-所含电子数比硝酸根离子NO3-的电子数多1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R原子的电子层数比N的电子层数多2
B.RO3-中R的化合价与NO3-中的N的化合价不相等
C.RO3-既能被还原,也能被氧化
D.R和N为同族元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元素属于卤族元素的是
[? ]
A.F
B.P
C.He
D.Li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填空题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⑩中元素,填写下列空格:
(1)在这10种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填序号);
(2)元素①的最高价氧化物结构式为______,元素②与⑨形成的18e-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
(3)②、⑨、⑩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M中原子个数比为3:4:2,电子总数为42,M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
(4)比较元素⑥⑦⑧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5)元素⑤的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6)元素④与⑤的单质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构成原电池,试在下面的方框内画出原电池装置简图,标出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及正负极.
参考答案: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布情况,知①为C,②为O,③为F,④为Mg,⑤为Al,⑥为Se,⑦为S,⑧为Cl,⑨为H,⑩为N.
(1)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从下到上,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强的元素在左上角位置,故为F,故答案为:③;
(2)碳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二氧化碳是含有碳氧共价双键的非极性分子,结构式为:O=C=O,元素O与H形成的18e-化合物为双氧水,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为共价单键,故答案为:O=C=O;
;
(3)O、H、N三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为3:4:2,电子总数为42是硝酸铵,其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答案为:离子键和共价键;
(4)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下到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所以稳定性:HCl>H2O>H2Se,故答案为:HCl>H2O>H2Se;
(5)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能和强碱反应,即Al2O3+2OH-=2AlO2-+H2O,故答案为:Al2O3+2OH-=2AlO2-+H2O;
(6)镁、铝、氢氧化钠溶液构成原电池的自发氧化还原反应是金属铝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所以金属铝是负极,金属镁是正极,原电池为:
,故答案为:
.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推断题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B、C、D、E、X是表中给出元素组成的常见单质或化合物。已知A、B、C、D、E、X存在如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
(1)①若E为氧化物,则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X是碱性盐溶液,C分子中有22个电子时,C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向空气中大量排放C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
③当X为金属单质时,X与B的稀溶液反应生成C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若E为气体单质,D为白色沉淀,A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__,B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
(3)若B为气体单质,D可与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生成C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单质,写出该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3NO2+H2O=2HNO3+NO;②
;使地球温度升高(或温室效应);③Fe+4H++NO3-=Fe3+
+NO↑+2H2O
(2)Na、Na2O2或NaH;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
(3)CO+H2O(g)
CO2+H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Ⅰ.已知a、b、c、d、e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
①a和b属同周期元素,二者能形成多种气态化合物;
②a和c属同周期元素,二者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
③a和d属同主族元素,二者能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
④e可分别和a、b、c、d形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共价化合物甲、乙、丙、丁.
请回答:
(1)a元素为______,甲的分子式为______,丁的电子式为______.
(2)由上述一种或几种元素形成的物质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置换反应,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Ⅱ.碳和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生活方式.
(1)甲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可作为能源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已知①2CH4(g)+3O2(g)═2CO(g)+4H2O(l);△H1=-1214.6kJ/mol;
②CO2?(g)═CO?(g)+
| 1 2 |
| 实验组 | 温度/℃ | 起始量/mol | 平衡量/mol |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H2O CO CO2 CO 1 650 2 4 1.6 2.4 5 2 900 1 2 0.4 1.6 3 3 900 a b c d t | ||
参考答案:Ⅰ.已知a、b、c、d、e为短周期主族元素.①a和b属同周期元素,二者能形成多种气态化合物,②a和c属同周期元素,二者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据此可知a为O元素,b为N元素,c为C元素;③a和d属同主族元素,二者能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d为S元素;④e可分别和a、b、c、d形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共价化合物甲、乙、丙、丁,为18电子化合物,e为H元素,故甲为H2O2,乙为N2H4,丙为C2H6,丁为H2S.
(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氧元素;甲为H2O2;丁为H2S,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氧;H2O2;
;
(2)由上述一种或几种元素形成的物质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置换反应,符合要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NO2+H2O=NO+2HNO3等,
故答案为:3NO2+H2O=NO+2HNO3;
Ⅱ.(1)已知①2CH4(g)+3O2(g)═2CO(g)+4H2O(l);△H1=-1214.6kJ/mol;
②CO2?(g)═CO?(g)+12O2(g);△H2=+283kJ/mol,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2得2CH4(g)+4O2(g)═2CO2(g)+4H2O(l);△H=-1780.66kJ/mol;
所以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的△H=-890.3?kJ/mol,
故答案为:CH4(g)+2O2(g)═CO2(g)+2H2O(l)的△H=-890.3?kJ/mol;
(2)①由表中数据可知,平衡时n(CO2)=1.6mol,所以v(CO2)=1.6mol2L5min=0.16mol/(L?min),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H2)=v(CO2)=0.16mol/(L?min),故答案为:0.16;
②反应各组分的化学计量数为1,故可以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平衡常数.
650℃时到达平衡:H2O(g)+CO(g)?CO2(g)+H2(g),
开始(mol):2? 4? 0? 0
变化(mol):1.6? 1.6? 1.6?1.6
平衡(mol):0.4? 2.4? 1.6? 1.6
所以650℃的平衡常数k=1.6×1.60.4×2.4=83
900℃时到达平衡:H2O(g)+CO(g)?CO2(g)+H2(g),
开始(mol):1? 2 ? 0? 0
变化(mol):0.4?0.4?0.4?0.4
平衡(mol):0.6?1.6?0.4? 0.4
所以900℃的平衡常数k=0.4×0.40.6×1.6=16.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即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向吸热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放;
③使实验3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与实验2分别相等,为等效平衡,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发生变化,满足n(H2O):n(CO)=1:2即可,即b=2a.
故答案为:b=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