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1 00:14:09
1、选择题 雷雨天闪电时空气中有臭氧(O3)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2和O3互为同位素
B.O2转化为O3为化学变化
C.相同物质的量的O2和O3的体积相同
D.相同质量的O2和O3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把一质量为2.3g的钠用一铝箔(上面用针刺有许多小孔)包好,放入到足量的水中,理论上可以收集到的氢气在标况下的体积是( )
A.1.12L
B.2.24L
C.略大于1.12L
D.略小于2.24L
参考答案:金属钠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即2Na+2H2O=2NaOH+H2↑,质量为2.3g的钠放入到足量的水中,可以产生0.1g氢气,即1.12L氢气,但是铝箔又可和反应产物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所以生成的氢气要大于钠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气.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为保证鱼苗长距离顺利运输,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①保持适量的氧气;②及时排出鱼苗呼出的二氧化碳;③水溶液应显弱碱性,防止细菌大量繁殖。在储运鱼苗的水中,最好加入
[? ]
A.氨水
B.过氧化钠
C.双氧水
D.过氧化钙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简答题 将一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在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表面迅速变暗→“出汗”→变成白色固体(粉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钠
B.“出汗”是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液
C.最后变成碳酸钠粉末
D.该过程的所有化学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参考答案:A.因钠很活泼,易被氧化,则金属钠在空气中易氧化形成氧化钠,出现变暗现象,故A正确;
B.氧化钠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液,可观察到“出汗”,故B正确;
C.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的结晶水合物,最终风化变成白色粉末为碳酸钠,故C正确;
D.整个过程中只有Na→Na2O的过程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余均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将4.34g?Na、Na2O、Na2O2?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得到672mL混合气体,将该混合气体通过放电,恰好完全反应.则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1
B.1:1:2
C.1:2:1
D.4:3:2
参考答案:Na、Na2O、Na2O2?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反应得到的气体是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将该混合气体通过放电,恰好完全反应,说明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恰好等于它们反应的计量数之比,氢气来源于钠和水的反应,氧气来源于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通过钠与水、过氧化钠与水、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找出钠与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直接核对选项即可得答案.(针对选择题)
钠与水、过氧化钠与水、氢气与氧气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 2Na+2H2O=2NaOH+H2↑? 钠与氢气的关系式为2Na--H2
2Na2O2+2H2O=4NaOH+O2↑? 过氧化钠与氧气的关系式为?2Na2O2--O2?
2H2+O2?放电?.?2H2O? ?氢气和氧气的关系式为2H2--O2
将该混合气体通过放电,恰好完全反应,说明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恰好等于它们反应的计量数之比,即氢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通过钠与氢气、过氧化钠与氧气、氢气与氧气的关系式可得钠与过氧化钠的关系式为:4Na--2H2--O2--2Na2O2
所以钠与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2,
A、C选项钠与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所以错;
B选项钠与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所以错;
D选项钠与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2,所以正确;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