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27 10:35:04
1、选择题 下列5种有机物:①2-甲基丙烷;②乙醇;③丙烷;④丁烷;⑤葡萄糖。按它们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⑤②④①③
C.⑤④②①③
D.③①②⑤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越多,沸点越小,所以沸点:丁烷>2-甲基丙烷;烷烃的沸点随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升高,所以沸点:丁烷>2-甲基丙烷>丙烷,而乙醇中由于含有羟基,能够形成氢键,故而沸点较高,葡萄糖中含有的羟基数很多,故①2-甲基丙烷;②乙醇;③丙烷;④丁烷;⑤葡萄糖按它们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⑤②④①③,所以本题的答案选择B。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物沸点的比较,该考点是高考常考的考点,本题侧重于对基础知道的考查,本题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分某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为进一步测定A的化学式,现取6.2 gA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将产物先后通过足量的浓硫酸和碱石灰,两者分别增重5.4 g和8.8 g (假设每步反应完全)。
(1)该有机物的实验式是?:分子式是?。
(2)红外光谱显示有“C—C”键和“O一H”键的振动吸收,若核磁共振氢谱有2个吸收峰,峰面积之比为1:2,推断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3)该有机物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参考答案:(1)CH3O? C2H6O2?(2)HOCH2CH2OH
(3)HOCH2CH2OH+2NaNaOCH2CH2ONa+H2↑
本题解析:(1)6.2gA的物质的量是0.1mol
生成的水是5.4g,物质的量是5.4g÷18g/mol=0.3mol,其中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6mol
生成的CO2是8.8g,物质的量是8.8g÷44g/mol=0.2mol,其中碳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2mol
所以根据原子守恒可知,A分子中含有的碳氢原子个数分别是2个和6个
则氧原子的个数是个
所以A的化学式是C2H6O2
(2)根据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可知,该有机物是乙二醇,结构简式是HOCH2CH2OH。
(3)醇能和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OCH2CH2OH+2NaNaOCH2CH2ONa+H2↑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和题型,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该题的关键是利用好守恒法,即质量守恒定律、原子守恒等。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实验装置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 B.? C.? 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乙酸易挥发生成的CO2气体中含有乙酸,不能说明碳酸的酸性强于苯酚,A不正确;B、乙酸丁酯的沸点超过100℃,且原料乙酸和丁醇易挥发,为了避免反应物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应设计冷凝回流装置,而该装置无冷凝装置,B不正确;C、乙醇能与钠反应生成氢气,通过排水法测量氢气的体积可以测定乙醇的结构,C正确;D、溴乙烷中的溴原子不能电离出溴离子,应该先水解然后加入硝酸,最后加入硝酸银溶液即可,D不正确,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将下列各种物质分别与适量的溴水混合并振荡,静置后,混合液分两层,水层几乎呈无色的是
A.食盐水
B.乙烯
C.苯
D.KI溶液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以下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A.要检验某溴乙烷中的溴元素,可以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滴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B.用氨水清洗试管壁附着的银镜
C.苯和硝基苯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D.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变黑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中加入AgNO3溶液前必须加入稀硝酸酸化才能观察到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B项氨水不与Ag反应,C项苯和硝基苯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答案选D。
点评:本题非常基础简单重点考查学生的有机实验基本操作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