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27 10:02:07
1、选择题 下列反应所得溶液中一定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是
[? ]
A.向稀硝酸中加入铁粉
B.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C.向稀盐酸中滴入少量的NaAlO2溶液
D.向MgSO4、H2SO4的混合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填空题 (共10分)在铝制易拉罐中收集满CO2,然后倒入10mL浓NaO
H溶液,迅速密封易拉罐口,可以观察到易拉罐突然变瘪了,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又可以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氯化铝融盐电解法是以氯化铝为原料,以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氯化物(含少量MgCl2、KCl、CaCl2)为电解质进行电解制取铝的方法。
(1)氯化铝融盐电解法需要先制纯氧化铝。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有少量Fe2O3、SiO2等杂质)为原料通过以下途径提纯氧化铝:
①依次写出X、Y的成分?,??。
②如图所示在实验室中进行过滤,操作中的两处错误分别是?;?。
(2)制备无水氯化铝的反应为:2Al2O3+6Cl24AlCl3+3O2
③为促进该反应的进行,实际生产中需加入焦炭,其原理是?。
④加入焦炭后的化学反应可表示为Al2O3+C+Cl2AlCl3+X↑,为确定气体X是否是混合气体,某同学将X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和澄清的石灰水,再根据现象判断。该操作是否正确?(填正确、不正确或无法判断)?,请说明理由?。
(3)现在工业上通常用电解熔融氧化铝方式制取铝,理论上生产1吨铝消耗的氧化铝的质量_________
(填“大于”、“小于”、“等于”)氯化铝质量。
参考答案:(10分)(1)①NaOH溶液(1分);?稀盐酸(1分)
②没有使用玻璃棒引流;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2分)
(2)③碳与O2反应,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2分)
④不正确。将生成气体先通过灼热的CuO粉末,若有CO就会生成CO2,这样就无法确定原来是否有CO2。(2分)?(3)小于(2分)
本题解析:(1)①滤液乙能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这说明滤液乙中含有铝离子,所以Y应该是盐酸。则滤液甲中含有AlO2-和SiO32-,因此X是NaOH。氧化铁和氢氧化钠不反应,过量得到氧化铁。硅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硅酸沉淀,过量得到氯化铝和盐酸的混合液,加入氨气即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②根据装置图可知,该装置是过滤装置,因此主要的错误在于没有使用玻璃棒引流,其次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
(2)③因为在加热的条件下,碳与O2反应,生成CO或CO2,降低氧气的浓度,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④由于在加热的条件下,CO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CO2,所以将生成气体先通过灼热的CuO粉末,若有CO就会生成CO2,这样就无法确定原来是否有CO2,所以是不正确的。
(3)根据原子守恒可知,1mol氧化铝可以生成2mol氯化铝。1mol氧化铝的质量是102g,2mol氯化铝的质量是2mol×133.5g/mol=267g,所以氧化铝的质量小于氯化铝的质量。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镁粉是焰火、闪光粉、鞭炮中不可缺少的原料,工业上制造镁粉是将镁蒸气在某种冷却剂中冷却。下列可作冷却剂的是:? ①空气? ②二氧化碳
? ③氩气? ④氢气? ⑤氮气? ⑥水
A.①②
B.③④
C.③⑥
D.③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实验题 SiO2、S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它们的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Mg和Na的化学性质也具有一定相似性。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Mg与SO2反应的实验。
(1)选择制取SO2的合适试剂?(填编号)。
①浓HCl?②浓H2SO4?③Na2SO3固体?④CaSO3固体
(2)上述装置还可优化,优化的方法是?,装置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3)甲同学推测Mg与SO2的反应与CO2相似,则该反应方程式为?
?;乙同学的推测是:2Mg+3SO22MgSO3+S;丙同学的推测是:3Mg+SO2
2MgO+MgS,要验证甲、乙、丙三位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丁同学作如下实验探究:
已知:MgSO3和MgS都是微溶于水,能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放出气体;H2S气体通入CuSO4溶液中出现黑色沉淀。
限选试剂:2mol/L HCl、2mol/L HNO?3、蒸馏水、2mol/LNaOH、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2mol/LCuSO4;仪器和用品自选。
序号 | 实验步骤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① | 取少量反应后所得固体于试管中 | ? |
② | 向试管中的固体慢慢滴加?, 试管口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并将导管通入盛有?的试管中。 | 若试管中的?, 则丙同学推测正确。 若试管中的固体未完全溶解,且??,则乙同学推测正确。 |
参考答案:(16分)
(1)②③(2分)(有错不给分)
(2)在A和B之间增加用浓硫酸干燥的装置(2分);(或在B管药品下垫钢片也给2分)
(若有BC之间加用浓硫酸干燥的装置不算给分或扣分点,没有说明AB之间得0分)
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环境(1分)
(只写其中一个就给1分,有错不给分)
(3)2Mg+SO22MgO+S(2分)
(没写条件扣1分,条件可以写点燃,没有配平扣1分)
方案I
②
2mol/L 盐酸至过量(1分);
(盐酸没写浓度、没有写过量或足量不给分)
品红(1分)(或品红溶液)
固体完全溶解;(1分)
(没有写完全不给分)
(另加品红不褪色不算得分点)
品红溶液褪色(1分);(若只写品红也给分)
?
方案II
②
2mol/L 盐酸至过量(1分);
1~2ml(体积不算给分点)2mol/LCuSO4(1分)
出现黑色沉淀;(1分)(没有写黑色不给分)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1分);
?
向反应后所得固体加过量2mol/L盐酸(写2mol/L硝酸不扣分)(给1分),固体未完全溶解且品红溶液不褪色(两个现象都对才给1分)(或反应后固体未完全溶解于盐酸且无气体产生(两个现象都对才给1分))(2分)
或者向反应后所得固体加过量2mol/LHCl(1分),固体未完全溶解且盛有2mol/LCuSO4的试管没有出现明显变化。(1分)前后答案不牵制,各得各的分
(4)25mL(1分)(有错不给分);16.8(16.7~17.0 都给2分,若只写17扣1分) (2分)
本题解析:(1)亚硫酸的酸性比硫酸弱,根据强制弱的复分解反应原理,Na2SO3+H2SO4=Na2SO4+SO2↑+H2O,因此应选择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制取二氧化硫气体,不能选择亚硫酸钙,因为亚硫酸钙、硫酸钙都微溶于水;也不能选择浓盐酸,因为盐酸具有挥发性,产生的HCl、水蒸气对镁与二氧化硫的反应产物产生干扰;(2)上述装置缺少干燥装置,应在在A和B之间增加用浓硫酸干燥的装置;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容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从而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3)由于CO2(g)+4Na(g)2Na2O(s)+C(s,金刚石),则CO2+2Mg
2MgO+C,由此类比或仿写,则2Mg+SO2
2MgO+S;装置B中固体产物可能是MgO和S或MgSO3和S或MgO和MgS,根据物质性质及已知信息可知,单质硫是难溶于水的黄色固体,也不溶于盐酸或稀硝酸;氧化镁难溶于水,可溶于盐酸或硝酸;亚硫酸镁微溶于水,易溶于盐酸或硝酸,但前者反应产生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气体可用品红溶液检验,后者没有二氧化硫产生,而是产生一氧化氮;硫化镁微溶于水,易溶于盐酸或硝酸,前者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硫化氢通入硫酸铜溶液产生黑色沉淀,后者不产生硫化氢,而是产生单质硫和一氧化氮气体;根据上述性质可以确定检验试剂,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从而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4)先根据c?V=n求稀盐酸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再根据n?M=m求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由于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保持不变,然后根据溶质质量除质量分数可求浓盐酸的质量,最后根据浓溶液质量除以密度求浓盐酸的体积,即浓盐酸体积计算表达式=
=16.8mL;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25mL规格量筒最接近16.8mL,因此应选择25mL规格。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