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7-07-18 02:12:0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海洋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海底石油、天然气
B.潮汐能
C.滨海砂矿
D.锰结核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15分)我国是氧化铝生产大国,工业上每生产1 t氧化铝将排出1~2 t赤泥,赤泥大量堆积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赤泥中主要成分及含量:CaO约占46%、SiO2约占22%、Al2O3约占7%、Fe2O3约占11%、TiO2约占5%及少量其他物质。
⑴一种利用废弃赤泥的方法是将赤泥配成一定的液固比,作为一种吸收剂,吸收热电厂排放的含SO2的烟气,写出吸收SO2时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为综合利用赤泥中的各种成分,某科研小组设计了如下工艺流程:

已知:TiO2不溶于稀盐酸、稀硫酸,能溶于浓硫酸生成TiOSO4(硫酸氧钛,易水解)。
①氧化物D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原料A最好是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____。
A.氨水
B.氢氧化钠
C.生石灰
D.双氧水
②写出上述工艺中投入氢氧化钠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上述工艺中稀释时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A―CaO?B―NaCl?C―SiO2? D―Fe2O3? E―TiO2
⑴CaO+SO2=CaSO3?或Ca(OH)2+SO2=CaSO3+H2O
⑵①Fe(OH)3分解生成Fe2O3;C
②Al(OH)3具有两性,能溶于过量的NaOH ,OH-+Al(OH)3=AlO2-+2 H2O
③TiOSO4+2H2O=TiO(OH)2↓+H2SO4
或TiOSO4+2H2O=TiO2·H2O↓+H2SO4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15分)
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不仅仅是体现环保理念更要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充分考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是某企业设计的硫酸-磷铵-水泥联产,海水-淡水多用,盐-热-电联产三大生态产业链流程图。

根据上述产业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从原料、能源、交通角度考虑该企业应建在(  )
  ?
A.西部山区  
B.沿海地区  
C.发达城市  
D.东北内陆
(2)该流程①、②、③、④、⑤为能量或物质的输送,请分别写出输送的主要物质的化学式或能量形式① ? ,②   ,③   ,④   ,⑤   
(3)沸腾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磷肥厂的产品是普钙,其主要成份是       (填化学式)。
(4)热电厂的冷却水是    ,该流程中浓缩盐水除提取盐以外还可提取的物质有  (写出一种即可)。
(5)根据生态园区建设理念请提出高炉炼铁厂废气、废渣及多余热能的利用设想                        (请写出两点)。


参考答案:(15分)(1)B(2分)
(2)① Fe2O3?② 电能 ③热能 ④SO2 ⑤浓H2SO4(共5分,每空1分)
(3)?4FeS2 + 11O2高温 2Fe2O3 + 8SO2(2分,无高温条件给1分)
Ca(H2PO4)2·H2O或Ca(H2PO4)2、CaSO4(2分)
(4)海水 镁或溴 (共2分,各1分)
(5)废气(主要是高炉煤气),经除尘后可作为热风炉、加热炉和锅炉等的燃料。
废渣(主要成分是硅酸钙等),可用作水泥生产原料;也可用作矿渣磷肥的生产原料。
余热 ,为延长高炉的使用寿命,用水在外部冷却,废热主要转化为热水用于发电或取暖。(回答出两点即可)(共2分,每一点1分)


本题解析:(1)A、西部山区交通不方便,不可取;B、建在沿海地区,运输硫铁矿比较便利,且废热利用,远离市区,用水比较方便,正确;C、建在城市会污染较严重,影响居民生活,错误;D、东北内陆远离海水,运输海水比较困难,错误,所以综合考虑选择B;
(2)①硫铁矿燃烧后得Fe2O3,用于炼铁;②废热发电输送电能;③硫铁矿燃烧产生的废热,用于发电,所以输送的是热能;④吸收塔中未反应的SO2重新回到接触室继续被氧化为三氧化硫;⑤吸收塔是用硫酸吸收三氧化硫产生的浓硫酸用于制造化肥;
(3)沸腾炉内是硫铁矿的燃烧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FeS2 + 11O2高温 2Fe2O3 + 8SO2;硫酸与磷酸钙反应制取普钙,主要成分是Ca(H2PO4)2·H2O或Ca(H2PO4)2、CaSO4;
(4)热电厂用的冷却水是海水,因为沿海地区有丰富的海水资源;海水中富含镁、溴等,所以还可以提取镁、溴;
(5)根据工厂的废气、废渣的成分可知,废气(主要是高炉煤气)经除尘后可作为热风炉、加热炉和锅炉等燃料;废渣(主要成分是硅酸钙等),可用作水泥生产原料;余热 ,为延长高炉的使用寿命,用水在外部冷却,废热主要转化为热水用于发电或取暖。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15分)为除去粗盐中的Ca2+、Mg2+、Fe3+、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


(1)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步中,相关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先用盐酸调pH再过滤,将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检验精盐纯度,需配制150 mL 0.2 mol·L-1 NaCl(精盐)溶液,上图是该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取第②步后的上层清液1~2滴于点滴板上,再滴入1~2滴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2)Ca2++CO2-3====CaCO3↓,Ba2++CO2-3====BaCO3↓?
(3)在此酸度条件下,会有部分沉淀溶解,从而影响制得精盐的纯度?
(4)未用玻璃棒引流;未采用150 mL容量瓶?


本题解析:(1)鉴别SO2-4的特征试剂为含Ba2+的溶液,可取②步的上层清液再加BaCl2,看是否还产生沉淀来判断,若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BaCl2已过量。?
(2)第④步的目的是为了除去Ca2+和过量的Ba2+,因此离子方程式应有Ca2++CO2-3="===" CaCO3↓,Ba2++CO2-3====BaCO3↓。
(3)如果先加盐酸调pH再过滤,可能使部分沉淀溶解,导致所得食盐不纯。?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要求所选容量瓶的容积应与待配制溶液的体积相等,即150 mL容量瓶;转移溶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而图中所示没有按要求做。


本题难度:简单



5、填空题  (1)钢铁工业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①不锈钢含有的Cr元素是在炼钢过程的氧吹?(填“前”或“后”)加入。
②炼钢时,加入硅、锰和铝的目的是?
③炼铁和炼钢生产中,尾气均含有的主要污染物是?。从环保和经济角度考虑,上述尾气经处理可用作?
(2)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制碱工业主要有“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两种工艺。
①“氨碱法”产生大量CaCl2废弃物,写出该工艺中产生CaCl2的化学方程式:?
②写出“联合制碱法”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CO2是制碱工业的重要原料,“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中CO2的来源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1)①后(1分)②脱氧和调整钢的成分(2分)③ CO (2分) 燃料(或还原剂)(2分)(2)① 2NH4Cl+Ca(OH)22NH3↑+CaCl2+2H2O?(2分)
② NH3+CO2+H2O+NaCl(饱和)=NaHCO3↓+NH4Cl (2分)
2NaHCO3Na2CO3+CO2↑+H2O?(2分)
(或写总反应方程式:2NaCl+2NH3+CO2+H2O=Na2CO3+2NH4Cl)
③“氨碱法”CO2来源于灰石煅烧,“联合制碱法”CO2来源于合成氨工业的废气;(2分)


本题解析:(1)①因为Cr易被氧化,若氧吹前加入Cr会形成炉渣被除去;②加入硅、锰和铝的目的是脱氧和调整钢的成分③主要污染物是CO,故可用作燃料或还原剂;(2)“氨碱法”需要先制取氨气,故氯化钙来源于2NH4Cl+Ca(OH)22NH3↑+CaCl2+2H2O;②联合制碱法是先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通入氨气,再通过二氧化碳制得碳酸氢钠晶体,过滤出来加热得碳酸钠;③“氨碱法”CO2来源于石灰石煅烧,“联合制碱法”CO2来源于合成氨工业的废气。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