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8 02:05:09
1、选择题 下列关于电负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
B.电负性是以氟为4.0、锂为1.0作为标准的相对值
C.元素电负性越小,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D.元素电负性越大,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Ⅰ.短周期某主族元素M的电离能如图(A)所示.则M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______族.
Ⅱ.图B折线c可以表达出第______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的变化规律.两位同学对某主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的变化趋势画出了两条折线a和b,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填“a”或“b”)
Ⅲ.氮、磷、砷是同族元素,该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农药、化肥等方面有重要应用.
(1)写出这三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填元素符号)
(2)砷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
(3)K3[Fe(CN)6]晶体中Fe3+与CN-之间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该化学?键能够形成的原因是______.
参考答案:I.由于I2突然变大,由此可知主族元素M最外层有2个电子,即位于ⅡA,故答案为:ⅡA;?
II.折线c中表示的氢化物沸点无反常现象,故属于IVA元素构成的氢化物(无氢键存在).A点沸点是100℃,可能是水,由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故水的沸点高于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氢化物,固曲线b正确,
故答案为:IVA;?b;
Ⅲ.(1)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则有电负性:N>P>As,
故答案为:N>P>As;
(2)As的原子序数为33,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
(3)K3[Fe(CN)6]晶体中Fe3+与CN-之间的化学键类型为配位键,Fe3+有空轨道,能接受孤对电子,CN-能提供孤对电子,所以能形成配位键,
故答案为:配位键;CN-能提供孤对电子,Fe3+能接受孤对电子(或Fe3+有空轨道).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铁
B.熔融的氯化钠
C.稀硫酸
D.蔗糖固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以此来解答.
解答:A.铁是单质,所以铁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必须为化合物,故A错误;
B.熔融的氯化钠为化合物,熔融时能导电,且在水溶液里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能使溶液导电,所以熔融的氯化钠是电解质,故B正确;
C.稀硫酸溶液是混合物,所以不是电解质,故C错误;
D.蔗糖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则属于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分子内吸引电子的能力大小可用电负性来表示,电负性越大,其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在所形成的分子中成为带负电荷的一方。下表是某些短周期元素的电负性值
(1)通过分析电负性变化规律,确定N、Mg最接近的电负性 范围:___<Mg<___;____<N<______
(2)推测电负性与原子半径的关系是____________。上表中短周期元素电负性的变化特点,体现了元素性质的__________变化规律。
(3)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为,其中C-N键中,你认为共用电子对偏向于__________(写原子名称)一方。
(4)经验规律告诉我们:当成键的两原子相应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时,一般为离子键;小于1.7时,一般为共价键。试推断,AlBr3中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0.9、1.5;2.5、3.5
(2)原子半径越大,电负性越小;周期性
(3)氮
(4)共价键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3CH2COOH
B.Cl2
C.NH4HCO3
D.SO2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水溶液能导电说明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属于非电解质说明该物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解答:A.乙醇在水中以分子存在,所以其水溶液不导电,乙醇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碳酸氢铵在水溶液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使其溶液导电,所以碳酸氢铵是电解质,且是强电解质,故C错误;
D.二氧化硫的水溶液能导电,但电离出阴阳离子的是亚硫酸而不是二氧化硫,所以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及溶液的导电性,根据溶液导电的原因及非电解质的定义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