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8 01:55:16
1、选择题 200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隆重的国庆阅兵仪式,展现了我国强大的综合国力,这之中坦克的展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亮点.一般的坦克的材料大都用了各种金属的合金,铁便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种.那么下列关于铁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是26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VIIIB族
B.在酸性条件下,铁可与氢氧化铁反应
C.绿矾晶体可用于净水,是利用了其还原性
D.FeO与HNO3反应,有红棕色气体放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A.Fe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第VIII族;
B.Fe和与Fe3+反应;
C.绿矾用于净水是利用了吸附性;
D.FeO与浓HNO3反应时,有红棕色气体放出.
解答:A.Fe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第VIII族,故A错误;
B.在酸性条件下,氢氧化铁与酸反应生成Fe3+,Fe和与Fe3+反应生成Fe2+,故B正确;
C.绿矾晶体可用于净水,是利用Fe2+的水解后最终能制得Fe(OH)3胶体,利用了胶体的吸附性,但绿矾本身不能净水,故C错误;
D.FeO与浓HNO3反应时,有红棕色气体放出,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无色,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铁的有关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把握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将a g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固体无剩余,测得参加反应的HCl为0.08 mol,放出标准状况下的气体0.224 L。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原混合物中n(Fe)∶n(Fe2O3)=2∶1
B.向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显血红色
C.无法计算原混合物的质量
D.此时溶液中Fe2+和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0.224 L为氢气其物质的量为0.01mol,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物质的量为0.02mol,所以铁与HCL反应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反应时要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为0.02mol,由于反应的HCL总物质的量为0.08 mol,所以可得氧化铁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再由氧化性强弱关系为
,所以由氧化铁与HCL生成的氯化铁会先与铁反应生成
,需消耗铁的物质的量为0.01mol,所以
A正确;B错,反应后溶液中无
;C错,由铁与氧化铁的物质的量可计算出原混合物的质量;D错,溶液中无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工业上用某矿渣(含有Cu2O、Al2O3、Fe2O3、SiO2)提取铜的操作流程如下:
已知:Cu2O+2H+═Cu+Cu2++H2O
(1)实验操作I的名称为?;在空气中灼烧固体混合物D时,用到多种硅酸盐质的仪器,除玻璃棒、酒精灯、泥三角外,还有?(填仪器名称).
(2)滤液A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为?(填离子符号),生成该离子的离子方程式为?,检验滤液A中存在该离子的试剂为?(填试剂名称).
(3)金属E与固体F发生的某一反应可用于焊接钢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常温下,等pH的NaAlO2和NaOH两份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前者为后者的108倍,则两种溶液的pH=?.
(5)①利用电解法进行粗铜精炼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填代号).
a.电能全部转化为化学能
b.粗铜接电源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精铜作阴极,电解后电解液中Cu2+浓度减小
d.粗铜精炼时通过的电量与阴极析出铜的量无确定关系
②从浓硫酸、浓硝酸、蒸馏水中选用合适的试剂,测定粗铜样品中金属铜的质量分数,涉及的主要步骤为: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剩余固体铜的质量.(填缺少的操作步骤,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16分)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过程中试管B中的现象是?,试管C的作用是?。
(2) 导管D的下端(虚线段)应位于?(液面上、液面下),导管D的作用有:①实验结束后排除装置中的SO2;②?。
实验中发现试管内除了产生白色固体外,在铜丝表面还有黑色固体甲生成,甲中可能含有CuO、Cu2O、CuS、Cu2S。为探究甲的成分,进行了以下的实验。
查阅资料可知:Cu2O + 2HCl =CuCl2+ Cu + H2O, 2Cu2O + O2煅烧 4CuO,2CuS+3O2煅烧2CuO+2SO2,Cu2S+2O2煅烧2CuO+SO2。CuS、 Cu2S和稀HCl不反应。
(3) 固体乙在空气中煅烧时,使用的实验仪器除了玻璃棒、三脚架、酒精灯外,还必须有:?。参考答案:33.(16分)(1)Cu +2H2SO4(浓) △CuSO4+SO2↑+2H2O (2分)、品红溶液褪色(2分)、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气(2分)
(2)液面下;防倒吸 (4分)
(3)泥三角、坩埚(坩埚钳)(2分,坩埚钳不写不扣分)
(4)2Cu+O2△2CuO (2分)
(5)CuS(2分)
本题解析: (1) 该实验研究的是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因此在A装置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Cu +2H2SO4(浓) △CuSO4+SO2↑+2H2O。反应中有SO2生成,因此B中的品红溶液被漂白褪色,C试管起到吸收过量SO2的目的,防止SO2污染空气。
(2) 由于A装置是制备SO2的发生装置,所以导管D的下端必须插入溶液中,才能防止产生的SO2不会从导管D中逸出来;而导管D的作用是在实验结束后用于排除A装置的SO2,同时能够平衡A和B中气压,防止B中液体倒吸。具体操作就是把D下端从溶液中提起。
(3) 煅烧的实验用具必须使用耐高温的坩埚,而与坩埚配套使用的还有泥三角、坩埚钳等。
(4)根据题中的判断,该固体甲可能是CuO、Cu2O、CuS、Cu2S,因此用稀盐酸溶解,根据已知的反应,反应得到的固体乙可能是Cu、CuS、Cu2S,对固体乙进行煅烧,因此除了已知的几个煅烧反应外,还可能发生的反应为单质铜的煅烧2Cu+O2△2CuO。
(5) 根据(4)的分析,利用反应的方程式对各种成分煅烧结果进行推断分析,若Cu煅烧,煅烧生成CuO使质量增重;若CuS煅烧,煅烧产生CuO使质量减小;若Cu2S煅烧,煅烧生成CuO是质量不变。因此要满足流程中煅烧前后质量减小,则固体中必须还含有能使煅烧前后质量减小的CuS。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铁、铝反应,按上述顺序得到氢气的质量比是()
A 1:1 ?B 1:3 ?C 98:73 ?D 73:49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足量的铁、铝说明酸完全反应,学生很容易参照例1而选A,忽略了酸中溶质的不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稀硫酸,说明其中含有的溶质HCl和H2SO4质量是相等的,HCl和H2SO4又完全反应,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比应等于HCl和H2SO4中所含氢元素的质量比。可设溶质HCl和H2SO4质量均为m,质量分数n,则得到氢气的质量比为:2×m×n÷36.5 :2×m×n÷98 ="?" 98 : 73。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