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8 01:40:02
1、选择题 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d?g/cm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w,a?mL该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 )
A.
a×d×w 24 |
d×w 24a |
a×d×w 24×1000 |
a×d×w 12 |
参考答案: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d?g/cm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w,
则c(Mg2+)=1000×d×w24mol/L,
所以c(Cl-)=2c(Mg2+)=2×1000×d×w24mol/L=1000dw12mol/L,
则a?mL该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a×10-3L×1000dw12mol/L=a×d×w12mol,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某实验需要用1.0mol?L-1NaOH溶液450mL.配制实验操作步骤有:a.在天平上称量______gNaOH固体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冷却至室温.b.把制得的溶液小心地注入______ml容量瓶中.c.继续向容器中加水至距刻度线1cm~2cm处,改用______加水至刻度线.d.用少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转移入容量瓶中.e.将瓶塞塞紧,充分摇匀.填写下列空白:
①操作步骤和正确顺序为______.
②该配制过程中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
③在进行b步操作时,不慎有液体溅出,下列处理措施正确的是______
A.继续进行实验B.添加部分NaOH溶液
C.倒掉溶液,重新配制D.倒掉溶液,洗净容量瓶后重新配制.
参考答案:配制1.0mol?L-1 NaOH 溶液450mL,实验室没有450mL容量瓶,应该选用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需要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0mol?L-1×0.5L=0.5mol,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0g/mol×0.5mol=20.0g;b.冷却后的氢氧化钠溶液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c.继续向容器中加水至距刻度线1cm~2cm处,需要改用胶头滴管定容,
故答案为:20.0;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所以正确配制顺序为:abdce,
故答案为:abdce;
②该配制过程中两次用到玻璃棒,第一次在溶解氢氧化钠时,使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第二次转移溶液时需要使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溶液流到容量瓶外边,
故答案为:搅拌加速溶解;引流;
③向容量瓶移液时,不慎有液体溅出,移入容量瓶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偏小,应倒掉溶液,洗净容量瓶后重新配制,
故答案为: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在下列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0.5L0.1mol/L的NaCl溶液
B.100mL0.2mol/L的MgCl2溶液
C.50mL0.2mol/L的AlCl3溶液
D.1L1mol/L的盐酸溶液
参考答案:A、0.5L0.1mol/L的NaCl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0.1mol/L;
B、100mL0.2mol/L的MgCl2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2=0.4mol/L;
C、50mL0.2mol/L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3=0.6mol/L;
D、1L1mol/L的盐酸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1mol/L;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将0.5L?1mol/L?FeCl3溶液加水稀释至1L,所得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3mol/L
B.2mol/L
C.1.5mol/L
D.1mol/L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0.5L?1mol/L?FeCl3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为3mol/L,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据此计算稀释后所得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
解答:0.5L?1mol/L?FeCl3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为3mol/L,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令稀释后所得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为c,则0.5L×3mol/L=1L×c,解得c=1.5mol/L,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比较基础,注意对公式的理解与灵活运用,确定氯化铁溶液中氯离子浓度是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关于0.2mol/L的Ba(NO3)2溶液不正确的说法是( )
A.500mL溶液中NO3-物质的量为0.2NA
B.500mL溶液中NO3-离子浓度为0.4mol/L
C.500mL溶液中Ba2+离子浓度为0.2mol/L
D.1L溶液中阴、阳离子总数为0.8NA
参考答案:A、n(NO3-)=2 c(Ba(NO3)2)V=2×0.2mol/L×0.5L=0.2mol,故A错误;
B、C(NO3-)=2×c(Ba(NO3)2)=2×0.2mol/L=0.4mol/L,故B正确;
C、C(Ba2+)=1×c(Ba(NO3)2)=1×0.2mol/L=0.2mol/L,故C正确;
D、N(阴阳离子数)=3×c(Ba(NO3)2)V NA=3×0.2mol/L×1L×NA=0.6NA,故D错误;
故选A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