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8 01:00:21
1、选择题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大量的数据材料。下面是某学生对数据的利用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利用熵变数据就可以判断反应的自发性
B.利用pH与7的大小关系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C.利用第一电离能数据,可判断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D.利用健能、键角和键长等数据可以推测化合物的热稳定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利用熵变数据和焓变数据共同来判断反应的自发性。错误。B.在室温下pH=7的溶液显中性,pH<7的溶液显酸性,pH>7d的溶液显碱性。若温度不是室温,则pH=7的溶液不是中性。因此不能利用pH与7的大小关系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错误。C.一般情况下,同一周期的元素,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离能就越小,但是对于第二主族的元素来说,原子处于ns2轨道的电子处于全充满的稳定状态,失去电子比ns2np1还高。故不能利用第一电离能数据,判断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强弱。错误。D.物质内含有的化学键的键能越大,键长越短,含有该化学键的物质的稳定性就越强。而键角是反映分子内各个化学键的空气排列的物理量。因此利用健能、键角和键长等数据可以推测化合物的热稳定性。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H>0表示放热反应,△H<0表示吸热反应
B.M与N是同素异形体,由M=N;△H=+119KJ/mol可知,M比N稳定
C.l mol H2SO4与1mol 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
D.1 mol H2与0.5 mol O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2的燃烧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H<0表示放热反应,△H>0表示吸热反应,选项A不正确;中和热是在一定条件下,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所以选项C不正确;燃烧热是在一定条件下,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因此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1)下列五种物质中①Ar、②
、③
、④NaOH、⑤
,只存在共价键的是?(填序号,下同),只存在离子键的是?,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不存在化学键的是?。
(2)在以下过程中:①碘的升华、②烧碱熔化、③氯化铵受热分解、④石英熔化、⑤氯化钠溶于水、⑥氯化氢溶于水、⑦氧化钠溶于水、⑧碘溶于四氯化碳,未发生化学键破坏的是
?(填序号,下同),仅发生离子键破坏的是?,仅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既发生离子键破坏、又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
参考答案:(8分)(1) ②③; ⑤; ④;①?(2)①⑧ ;②⑤; ④⑥; ③⑦?(各1分)
本题解析:(1)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据此可知,CO2、二氧化硅中中只有共价键,氢氧化钠中还原离子键和共价键,硫化钾中还原离子键。由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最外层电子已经达到稳定结构,所以Ar中不存在化学键。
(2)碘升华、碘溶于四氯化碳是物理变化,破坏的分子间作用力。烧碱是离子化合物,熔化破坏的是离子键。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破坏的是离子键和共价键。石英熔化破坏的是共价键。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溶于水电离出离子,破坏的是离子键。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溶于水破坏的共价键。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破坏的是离子键。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是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化学键含义以及物质变化过程中化学键变化的熟悉了解程度,旨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含义以及判断依据、形成条件,熔化灵活运用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已知:
①1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
②1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
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mol 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的是( )
A.CaCl2和Na2S
B.Na2O和Na2O2
C.CO2和H2O
D.HCl和NaOH
参考答案:A.CaCl2和Na2S都为离子化合物,并且只含有离子键,化学键类型相同,故A正确;
B.Na2O只含离子键,Na2O2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化学键类型不同,故B错误;
C.CO2和H2O为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化学键类型相同,故C正确;
D.HCl为共价化合物,含有共价键,NaOH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二者化学键类型不同,故D错误.
故选A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