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8 00:00:23
1、实验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HNO3的氧化性,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盛有新配制FeS0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2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再滴人几滴浓HN 03,溶液的颜色变红,但是将红色溶液放置一会儿则发现溶液由红色突然变为蓝色,并产生红棕色气体。这一奇 特现象激起了同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对此现象设计了探究性实验。
(1)实验室粗略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亚铁溶液的方法是:将一定质量的绿矾(FeS04·7H2 0)置于烧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假设:
甲同学认为是FeS04与HN03作用
乙同学认为是KSCN与HNO3作用
(3)根据乙同学的观点,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向浓HN03中逐滴加入KSCN溶液,实验开始时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溶液慢慢变红色至深红色,突然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红棕色气体。继续滴入KSCN,溶液变为浅蓝色,最后变成无色。将产生的气体通人过量的Ba(OH)2溶液,产生浑浊,并剩余一种气体(该气体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BaC1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写出向浓HNO3中滴入KSCN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丙同学认为还应设计K2S04溶液与浓硝酸作用的实验,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4)延伸探究:丁同学认为SCN-的性质还应进一步探究,查资料发现:(SCN)2是一种“拟卤素”,与C12、Br2有相似的性质。他据此设计了以下方案:向Fe(SCN)3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氯水、溴水,溶液的红色均变为黄色。请写出Fe(SCN)3与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通过本次探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a、用SCN -间接检验Fe2+时加入氧化剂应注意?(填“少量”、“过量”);
b、与SCN-反应使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Fe3+
参考答案:(1)加入适量的稀硫酸,用玻璃棒搅拌,(再加水稀释,)最后加入少量铁粉(或铁屑)
(3)
对照实验(验证硫酸钾与浓硝酸是否反应)。
(4)
(5)少量
本题解析:(1)实验室粗略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亚铁溶液的方法是:将一定质量的绿矾(FeS04·7H2 0)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用玻璃棒搅拌,(再加水稀释,)最后加入少量铁粉(或铁屑,这是为了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3)突然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红棕色气体,该气体为二氧化氮,通入过量的Ba(OH)2溶液,产生浑浊,并剩余一种气体(该气体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说明了含有硫酸根离子,该气体为氮气,并且可以判断出碳元素被转化为二氧化碳,所以向浓HNO3中滴入KSCN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设计K2S04溶液与浓硝酸作用的实验作为对照实验(验证硫酸钾与浓硝酸是否反应);(4)向Fe(SCN)3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氯水、溴水,溶液的红色均变为黄色,说明生成了(SCN)2,所以与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所以用SCN -间接检验Fe2+时加入氧化剂应注意少量,与SCN-反应使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Fe3+。
点评:本题以铁离子的检验的实验为模型,结合实验过程中出现的试剂问题,设计了一个探究性的实验,本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本题综合性好,有一定的难度。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
B.Na2CO3?和NaHCO3均可与HCl反应
C.Na2CO3的稳定性比NaHCO3强
D.Na2CO3能与石灰水反应而NaHCO3不反应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A.Na2CO3比NaHCO3溶解度大;
B.碳酸盐和碳酸氢盐都能与盐酸反应;
C.NaHCO3具有热不稳定性;
D.石灰水也能与NaHCO3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解答:A.Na2CO3比NaHCO3溶解度大,易溶于水,故A正确;
B.Na2CO3?和NaHCO3均可与HCl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B正确;
C.NaHCO3具有热不稳定性,加热易分解,而碳酸钠难分解,故C正确;
D.石灰水也能与NaHCO3反应:当石灰水少量时,Ca(OH)2+2NaHCO3=CaCO3↓+Na2CO3+2H2O,当石灰水足量时,Ca(OH)2+NaHCO3=CaCO3↓+NaOH+H2O,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异同,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Na2CO3和NaHCO3性质,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1 molCaCl2里含有的微粒数正确的是
A.3 mol离子
B.1 mol分子
C.1个Ca2+
D.6.02×1023个Cl-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阴、阳离子总物质的量为3 mol.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化学实验中常将某些溶液或试剂进行酸化或碱化。下列处理中正确的是(? )
A.检验KClO3中的氯元素,可加入AgNO3和稀硝酸
B.为提高KMnO4溶液的氧化能力,用浓盐酸将KMnO4溶液酸化
C.检验蔗糖在稀硫酸中水解产生的葡萄糖,应先用NaOH溶液碱化后才能进一步检验
D.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时,先加氯化钡溶液后,再加稀盐酸酸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KClO3中的氯元素以ClO3-的形式存在,无单个的Cl-,不能用AgNO3检验,A选项错误;为提高KMnO4溶液的氧化能力,用硫酸酸化,选项B 错误;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时,先加稀盐酸酸化,排除银离子、碳酸根离子等的干扰,再加氯化钡溶液,选项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实验室制得的乙炔中常混有H2S、PH3等杂质气体。如图是两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用来测定CaC2样品的纯度,右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左边的气体发生装置则不同,分别如Ⅰ和Ⅱ所示。
(1)A瓶中的液体可以从酸性KMnO4溶液和FeCl3溶液中选择,应该选择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Ⅰ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Ⅱ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选用此装置来完成实验,则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称取a g CaC2,反应完全后,测得B处溴水增重b g,则CaC2的纯度为________。
参考答案:(1)FeCl3溶液 除去H2S、PH3等杂质气体
(2)部分乙炔会从长颈漏斗逸出,造成实验误差,且不易控制加水量
(3)反应产生的泡沫易堵塞导管 在装置的导管口加上一团棉花
(4) ×100%
本题解析:A瓶中的液体是用来除去混在乙炔中的H2S、PH3,酸性KMnO4溶液会在除去H2S、PH3的同时也将C2H2氧化,故选用FeCl3溶液,装置Ⅰ和Ⅱ均可制乙炔,但装置Ⅰ的主要缺点为部分乙炔气体会从长颈漏斗口逸出,造成实验误差,且长颈漏斗也不易控制加水量。由于CaC2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泡沫,故装置Ⅱ的缺点为泡沫易堵塞导管,可在装置的导管口加上一团棉花。实验时,B处溴水增加质量即为所吸收乙炔的质量,由题意则有:n(CaC2)=n(C2H2)=mol,m(CaC2)=
mol×64 g/mol=
g,CaC2的纯度=
×100%。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