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知识点大全《电解池原理》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7-10 20:37:2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图为直流电源,为浸透饱和氯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的滤纸,为电镀槽、接通电路后发现上的c点显红色.为实现铁上镀锌,接通后,使c、d两点短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为直流电源的负极
B.c极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C.f电极为锌板
D.e极发生还原反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19分)
(1)利用H2S废气制取氢气的方法有多种。
①高温热分解法:已知: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进行H2S分解实验。

以H2S起始浓度均为c mol/L测定H2S的转化率,结果见图。图中a为H2S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关系曲线,b曲线表示不同温度下反应经过相同时间且未达到化学平衡时H2S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0(填>,=或<):说明随温度的升高,曲线b向曲线a靠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化学法
该法制氢过程的示意图如图。反应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后的溶液进入电解池,电解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以Al和NiO(OH)为电极,NaOH溶液为电解液可以组成一种新型电池,放电时NiO(OH)转化为Ni(OH)2。
①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亚硝酸钠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现测定亚硝酸钠的含量。
已知:5NaNO2+2KMnO4+3H2SO4=5NaNO3+2MnSO4+K2SO4+3H2O
称取4.000g固体,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0mol/L,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滴定次数
1
2
3
4
KMnO4溶液体积/mL
20.60
20.02
20.00
19.98
①滴入最后一滴酸性KMnO4溶液,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秒内不恢复,可判断达到滴定终点。
②第一组实验数据出现异常,造成这种异常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B.锥形瓶洗净后未干燥
C.滴定终了仰视读数
③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所得固体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9分)
(1)① >(2分),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缩短(或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相同时间内更快达到平衡) (2分)
②2Fe3+ + H2S="=" 2Fe2++S↓+2H+(2分)
2Fe2+ + 2H+2Fe3++H2↑(2分)
(2)①Al-3e- + 4OH-=[Al(OH)4]- (或AlO2-+2H2O )   (2分)
②Al+3NiO(OH)+ H2O+ OH-= 3Ni(OH)2+ AlO2-;  (2分)
(3)①由无色变为紫红色(2分)
②A C (2分)
③86.25%(3分)


本题解析:(1)①温度升高,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所以△H>0;随温度的升高,曲线b向曲线a靠近,是因为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
②反应池中是硫化氢与氯化铁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S单质及氢离子,离子方程式是2Fe3+ + H2S="=" 2Fe2++S↓+2H+;得到的溶液为氯化亚铁和氯化氢进入电解池,则电解氯化亚铁和氯化氢的混合液得到氢气和氯化铁,所以电解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2+ + 2H+2Fe3++H2↑;
(2)①以Al和NiO(OH)为电极,NaOH溶液为电解液组成的电池中,Al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电池的负极,结合电解质溶液,所以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 + 4OH-= AlO2-+2H2O;
②正极是NiO(OH)转化为Ni(OH)2,电极反应式是NiO(OH)+ e- + H2O= Ni(OH)2+ OH-,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将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相加,所以电池的总反应是Al+3NiO(OH)+ H2O+ OH-= 3Ni(OH)2+ AlO2-;
(3)①滴入最后一滴酸性KMnO4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30秒内不恢复,可判断达到滴定终点;
②第一组数据偏大,可能是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液润洗,造成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降低,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偏大;或者是滴定终了仰视读数,使读取数值偏大,锥形瓶未干燥,对结果无影响,所以答案选AC;
③由于第一组数据偏大,故舍去,取后三组数据,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平均为20.00mL,所以亚硝酸钠的质量是20.00×10-3L×0.1000mol/L×5/2×250/25×69g/mol=3.45g,则固体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3.45g/4.000g×100%=86.25%。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化学平衡的判断,滴定终点的判断,误差分析,质量分数的计算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电极均为惰性电极)可吸收SO2,并用阴极排出的溶液吸收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为直流电源的负极
B.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SO3-+2H++e-=S2O42-+2H2O
C.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SO2+2H2O-2e-=SO42-+4H+
D.电解时,H+由阴极室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到阳极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从反应物和产物化合价判断,左边硫的化合价从+4价到+6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为阳极,a为正极,错误;B、电子数目不对,电极反应式为2HSO3-+2H++2e-=S2O42-+2H2O,错误;C、正确;D、电解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把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2︰3
B.3︰2︰1
C.6︰3︰1
D.6︰3︰2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每生成1mol金属钾、镁、铝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2mol、3mol。所以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当通过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时,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1/3=6︰3︰2,答案选D。
点评:在电解的有关计算中,首先是准确判断出离子的放电顺序,写出相应的电极反应式。然后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进行分析和计算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若在铜片上镀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将铜片接在电源的正极上?
②将银片接在电源的正极上?
③在铜片上发生的反应是:Ag++e-→Ag?
④在银片上发生的反应是:4OH--4e-→O2↑+2H2O  
⑤需用硫酸铜溶液为电镀液 ?
⑥需用硝酸银溶液为电镀液.
A.①③⑥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③④⑥


参考答案:阳极电镀原理,若在铜片上镀银时,铜做电解池的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电解质溶液中的银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银;银做电解池的阳极和电源正极相连,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铜离子;电解质溶液为硝酸银溶液;
①将铜片应接在电源的负极上,故①错误;
②将银片应接在电源的正极上,故②正确;
③在铜片上发生的反应是:2Ag++2e-→2Ag?故③正确;
④在银片上发生的反应是:2Ag++2e-→2Ag,故④错误;
⑤用硫酸铜溶液为电镀液,阴极析出铜,故⑤错误;
⑥需用硝酸银溶液为电镀液.故⑥正确;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