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三)

时间:2017-07-10 19:23:5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根据现行元素周期表的排布规律,如果第七周期排满,下列预测正确的是
[? ]

A.第七周期共有50种元素
B.第七周期最后一种元素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C.第七周期ⅦA族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得到1个电子
D.第七周期任何一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不超过8个电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对于核电荷数为37的元素,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比钾原子半径小
B.其单质常温下跟水反应不如Na剧烈
C.碳酸盐易溶于水
D.氢氧化物不能使Al(OH)3溶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37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18、8、1,所以在第5周期ⅠA族,为RB其性质与Na、K相似,且在钾的下面.K比Na的性质活泼,Rb应更活泼;Rb与水反应比K剧烈,原子半径比K大,RbOH的碱性比KOH强,Rb2CO3比K2CO3更易溶于水.K比Na弱的性质,Rb应更弱:熔点比K低,密度比K大.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为r(Y)>r(X)>r(Z),原子序数之和为16。X、Y、Z三种元素的常见单质在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变化,其中B和C均为10电子分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X元素位于ⅥA?
B.B的沸点大于C的沸点
C.A能溶解于B中?
D.A和C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简答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后,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1.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A)浮于水面,熔成一个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
动,随之消失,溶液变红色
(B)产生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
(C)反应不十分强烈,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

(D)剧烈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E)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
(F)生成淡黄色沉淀
2.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3.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
4.镁带与2mol.L-1的盐酸反应
5.铝条与2mol.L-1的盐酸反应
6.测定?0.1mol/L的Na2SiO3、Na3PO4、Na2SO4溶液的pH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______.
(2)实验用品:仪器: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试管夹?⑤镊子?⑥小刀?⑦玻璃片⑧砂纸?⑨胶头滴管等
药品:钠、镁带、铝条、2mol.L-1的盐酸、新制的氯水、饱和H2S溶液、AlCl3溶液、NaOH溶液等.
(3)请你写出上述的实验操作与对应的现象
1__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5______,6______(用A-F表示)
(4)实验结论:______.
(5)设计一个不同于本题给予的实验方案,证明金属性镁比铝强(试剂任选,简述实验原理):______.


参考答案:(1)根据实验方案知,实验13456是想证明金属的金属性强弱,且这几种金属都是同一周期的金属,实验2是想证明非金属性强弱的,即实验目的为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故答案为: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①用于盛放药品进行实验的仪器试管;②用于盛放钠和水反应的实验仪器烧杯;③用于进行加热的仪器酒精灯.
故答案为:试管;烧杯;酒精灯.
(3)1镁和滴有酚酞的沸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且氢氧化镁在水中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使溶液呈碱性,但氢氧化镁的溶解性很小,所以溶液呈浅红色,故选B.
2氯气和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水,硫单质不易溶于水,且硫单质呈淡黄色,所以会看到有淡黄色沉淀生成,故选F.
3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会浮在水面上;钠的熔点较低,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热,钠和水反应很剧烈,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氢氧化钠是易溶于水的碱,所以其水溶液呈红色,故选A.
4镁带与2mol.L-1的盐酸反应,盐酸中氢离子浓度较大,所以反应剧烈,产生可燃性气体,故选D.
5铝条与2mol.L-1的盐酸反应,盐酸和铝反应不如和镁反应剧烈,且反应时都生成可燃性气体,故选C.
6测定?0.1mol/L的Na2SiO3、Na3PO4、Na2SO4溶液的pH,硅酸的酸性小于磷酸的,磷酸的酸性小于硫酸的,所以Na2SiO3、Na3PO4、Na2SO4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故选E.
故答案为:1B?2F?3A?4D?5C?6E.
(4)由实验可知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Cl>S,则实验结论为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故答案为: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Cl>S?(或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5)可以用镁铝作电极,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设计成原电池,根据原电池的正负极来确定金属的金属性强弱.镁铝导线相连,平行插入硫酸溶液,现象:镁逐渐溶解,铝片表面产生气泡,由此证明镁的金属性比铝强.
故答案为:镁铝导线相连,平行插入硫酸溶液,现象:镁逐渐溶解,铝片表面产生气泡.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推断题  A、B、C、D、E、F六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 数均相等。B、C、D位于同一周期,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2,基态D原子核外有2个未 成对电子。E的一种化合物是必备的调味品,且E元素的单质能与水反应生成两种酸。甲、乙、M、 W、X、Y、Z七种物质均由A、C、D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三种组成(只有M分子同时含有三种 元素),其中甲、乙为非金属单质,W由A和C组成,其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X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F 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颜色有红色、黑色、蓝色、白色、棕黄色等。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元素A和B形成原子个数之比为1:1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化合物分子中含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为____。
(2)F与D组成红色固体化合物,写出该化合物中基态F离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
(3)A分别与B、C、D、E形成共价化合物,其中共价键键长最长的是__,键的极性最大的是 ___。(用化学用语表示)
(4)选择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符合下列立体结构或性质的分子,写出化学式。平面结构: ___,能形成分子间氢键:___。
(5)已知P4、CA4+、C4A44+的空间构型均为正四面体,用“→”表示共用电子对由某原子单方面提供(配位键)。白磷( P4)的结构式为 ,请画出C4A44+(每个原子最外层均达到 稳定结构)的结构式:___(A、C用元素符号表示)。


参考答案:(1) 3: 2
(2)1s22s22p63s23p63d10
(3) H-Cl 、H-O
(4) C2H4(或C6H6) NH3和H2O
(5)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