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试题《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九)

时间:2017-07-10 18:36:0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
A.萃取操作必须在分液漏斗中进行
B.振荡试管中液体时,手拿住试管,用手腕甩动
C.用剩的药品应收集起来放回原试剂瓶中
D.称量物质时先取小砝码,再依次取较大的砝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萃取操作不一定非要在分液漏斗中进行,也可混合均匀后在普通漏斗中进行;用剩的试剂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中;砝码的取用顺序是先取大后取小。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结论均出自《实验化学》中的实验,其中正确的是?(?)
A.往新配制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中滴加碘水,溶液显蓝色,用CCl4能从中萃取出碘
B.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时,最后在蒸发皿中蒸发浓缩溶液时,只要将溶液蒸干即可
C.用移液管取液后,将移液管稍倾斜放入垂直的容器中,并使管尖与容器内壁接触,松开食指使溶液全部流出,数秒后,取出移液管
D.当锌完全溶解后,铁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会显著减慢,此现象可作为判断镀锌铁皮中锌镀层是否完全被反应掉的依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碘遇淀粉显蓝色,二者结合生成新的物质,不能再被四氯化碳萃取,A不正确;B、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时,最后在蒸发皿中蒸发浓缩溶液时,不能将溶液蒸干,浓缩至表面出现结晶薄膜为止,B不正确;C、移液管取液后,将移液管移入准备接受溶液的容器中,使其出口尖端接触器壁,使容器微倾斜,而使移液管直立,然后放松右手食指,使溶液自由地顺壁流下,待溶液停止流出后,一般等待15秒钟拿出,故C不正确;D、当锌完全溶解后,铁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会显著减慢,此现象可作为判断镀锌铁皮中锌镀层是否完全被反应掉的依据,D正确,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有关化学实验的下列操作中,一般情况下须相互接触的是(  )
A.蒸馏操作中,温度计与烧瓶中的液体
B.过滤操作中,漏斗颈与烧杯内壁
C.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颈与烧杯内壁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参考答案:A、蒸馏实验控制的是蒸气的温度,温度计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A错误;
B、过滤操作中为防止滤液飞溅,漏斗颈紧贴烧杯内壁,故B正确;
C、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颈要紧贴烧杯内壁,故C正确;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滴管尖端不能接触试管内壁,故D错误.
故选B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某同学一次实验中需称取5.0gNaOH用于配置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对所配置溶液浓度无影响的是
A.所用NaOH已经潮解
B.容量瓶未干燥就使用
C.转移溶液后未洗涤
D.称量时误用“左码右物”B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A 造成浓度偏低
B 对所配置溶液浓度无影响
C 溶质有损失,造成浓度偏低
D 正确操作是左物右码,现在是左码右物,造成NaOH所称质量偏小,浓度偏低
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双选)? (  )。
A.将K投入NaCl溶液中,比较K与Na的还原性强弱
B.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C.配制0.01 mol·L-1FeCl2溶液后,向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防氧化
D.为加快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制氢气的速率,向溶液中加入少许硝酸铜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A项,钾会先和水反应,不会达到预期目的;D项,加入硝酸铜后溶液中含有NO和H+,会生成NO气体,使制得的H2不纯。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