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0 17:54:18
1、选择题 进行下列实验,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A、室温时,苯酚的溶解度较小,高于65℃与水混溶;
B、硅酸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硅酸,硅酸不溶于水;
C、碳酸的酸性大于次氯酸,次氯酸能漂白品红溶液;
D、碳酸钙不溶于水,但碳酸氢钙易溶于水,碳酸氢盐能和碱反应生成碳酸盐.
解答:A、苯酚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室温下苯酚的溶解度较小,高于65℃与水混溶,所以该物质可能是苯酚钠,故A正确;
B、硅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硅酸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硅酸和碳酸钠,当二氧化碳过量时,碳酸钠转化为碳酸氢钠,但硅酸仍不溶解,故B错误;
C、次氯酸钙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次氯酸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故C正确;
D、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当二氧化碳过量时,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的基本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解答即可,注意苯酚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不是碳酸钠.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用一种试剂鉴别FeCl3、CuSO4、(NH4)2SO4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A.HNO3
B.H2SO4
C.NaOH
D.BaCl2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三种盐溶液的阳离子各不相同,可从阳离子鉴别的角度分析,鉴别阳离子,可加入碱,结合沉淀的颜色和氨气的碱性等角度判断.
解答:A、加入硝酸,FeCl3、CuSO4、(NH4)2SO4三种溶液均不反应,故A错误;
B、加入硫酸,FeCl3、CuSO4、(NH4)2SO4三种溶液均不反应,故B错误;
C、加入氢氧化钠,会和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会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还会和硫酸铵在加热条件下产生氨气,现象各不相同,故C正确;
D、加入的氯化钡会和硫酸铜以及硫酸铵反应,均能生成白色沉淀,现象一样,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气体制备装置中不能“随开随制,随关随停”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要想使反应随时发生或随时停止,只要能随时将两种药品接触和分离即可.
解答:“随开随关”原理是利用压强差控制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打开止水夹,利用液体压强使液体与块状固体接触而反应;关闭止水夹,产生气体的压强使液体与块状固体脱离而停止反应;A、B、D都可利用压强差控制反应,C没有隔离板所以不能实现药品分离来控制反应.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熟悉常见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即可解答.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配制500ml?1.0mol/L?稀H2SO4,需要18mol/L?浓H2SO4约多少ml?
A.500
B.100
C.28
D.18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计算公式可用c(稀)×V(稀)=c(浓)×V(浓).
解答: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根据c(稀)×V(稀)=c(浓)×V(浓),
则有:0.5L×1.0moL/L=V×18moL/L,
V=
=0.028L,即28ml.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利用c(稀)×V(稀)=c(浓)×V(浓)计算.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滤纸上称量
B.用10?mL的量筒量取8.58?mL蒸馏水
C.欲测某溶液的pH,需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再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试纸上,并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D.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一定量氯化铁固体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用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
B.10 mL量筒精确到0.1 mL;
C.pH试纸能润湿相当于将溶液稀释;
D.氯化铁中Fe3+能发生水解水解.
解答:A.NaOH易潮解且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不能放在滤纸上称量,故A错误;
B.10 mL量筒达不到0.01 mL的精确度,故B错误;
C.pH试纸使用时不能润湿,否则相当于将溶液稀释,可能会产生误差,故C错误;
D.盐酸的存在能抑制Fe3+水解,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难度不大,注意pH试纸能润湿相当于将溶液稀释.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