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0 17:32:47
1、实验题 (8分)某学生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高锰酸钾的还原产物为Mn2+)
(2) B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___;A装置中的固体可能是________。
(3)通入C装置的两根导管左边较长、右边较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另一生成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题 (16分)炼锌厂产生的工业废渣——锌渣(除了含Zn外,还含有Fe、Al、Cd和SiO2等杂质),利用锌渣制取并回收ZnSO4·7H2O和金属镉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其流程如下:
已知:Fe3+、Al3+、Zn2+、Cd2+、Fe2+以氢氧化物完全沉淀时的pH分别为:3.2,4.7,6.5,9.4,9.7;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镉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浸出”时用到的“试剂X”为?(填名称)。
(2)写出“氧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
(3)“调pH”过程可以选用?。(从以下选项选择, 填序号)
A.H2SO4? B.ZnO? C.NaOH
“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下同)。
(4)“试剂Y”是______________;“滤渣3”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操作1”的方法是___? ____;在“操作1”时,必须采取的实验措施是?。
3、选择题 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通常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 ]
A.NO2
B.NO
C.CO
D.Cl2
4、实验题 (8分)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试回答:
(1)试管甲中加入的试剂顺序是(?)
A.乙醇、浓硫酸、乙酸
B.浓硫酸、乙醇、乙酸
C.浓硫酸、乙酸、乙醇
(2)甲处的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试管乙中饱和Na2CO3的作用是(? )
A、吸收乙醇
B、中和乙酸
C、增大溶液密度,降低乙酸乙酯在里面的溶解度
(4)乙装置中的导管未插入溶液的目的是?。
5、选择题 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表中实验结果能说明结论的是(?)
? | 甲 | 乙 | 丙 | 结论 |
A. 水 电石 溴水 稳定性:水>C2H2>Br2 B. 盐酸 石灰石 苯酚钠溶液 酸性:HCl>H2CO3>苯酚 C. 盐酸 FeS 溴水 还原性:S2—>Br—>Cl— D. 浓盐酸 KMnO4 KBr溶液 氧化性:Cl2> KMnO4 >Br2 |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氯气。
(2)装置图:
(3) 步骤:
氯气的工业制法:
(1)电解饱和食盐水(氯碱工业),化学方程式为:
(2)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可制得金属蚋),化学方程式为:
(3)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可制得金属镁),化学方程式为:
乙烯的制取:
(1)实验室里是把酒精和浓硫酸按1:3混合迅速加热到170℃,使酒精分解制得。浓硫酸在反应过程里起催化剂和脱水剂的作用。
制取乙烯的反应属于液--液加热型
C2H6OCH2=CH2↑+H2O
(2)装置图:
(3) 注意事项:
①酒精和浓硫酸按体积1比3混和,使乙醇利用率提高,必须使用无水酒精,而且必须控制170摄氏度才能制得乙烯。装置连接时由下至上,由左至右。温度计插入液面下。
②烧瓶内加沸石以避免暴沸。
③温度计水银头插入液面下,但不要接触烧瓶底部,以测定液体温度。
④要使液面温度迅速升到170摄氏度,以避免副反应发生。
(4)收集方法:乙烯的密度与空气相当,所以不能用排空气取气法,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检验:点燃时火焰明亮,冒黑烟,产物为水和C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紫色高锰酸钾褪色。
(5)实验现象:生成无色气体,烧瓶内液体颜色逐渐加深。?
(6)两点说明
①实验室中用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制取乙烯气体,加热不久圆底烧瓶内的液体容易变黑,原因是:浓硫酸将无水乙醇氧化生成碳单质等多种物质,碳单质使烧瓶内的液体带上了黑色。制得的C2H4中往往混有等气体。
②实验时要求使反应温度迅速卜升到170℃并稳定在170℃左右,因该温度下主要产物是乙烯和水,而在140℃时主要产物是乙醚和水,当温度高于170℃ 时,乙醇和浓硫酸发生的氧化反应更加突出,反应产物有等多种物质。相关反应方程式为:
试题ID | 试题题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