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0 17:29:29
1、填空题 (15分)要准确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是某同学对有关物质进行分类的列表:
每组分类均有错误,其错误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_______、______。
(2)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______;鉴别胶体和溶液所采用的方法是观察是否能发生__________现象。
(3)下列3个反应,按要求填写相关量。
①2Na2O2 + 2H2O == 4NaOH + O2↑反应中,每消耗1mol Na2O2生成_______g O2;
②2NaHCO3=Na2CO3+H2O+CO2↑反应中,每消耗168g NaHCO3,标况下生成___L CO2;
③Cl2+H2O=HCl+HClO反应中,标况下每消耗22.4L Cl2,转移_____mol电子。
(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 ②物质Q在反应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
参考答案:(1)Na2CO3 、CO、Al2O3(每空1分,不写分子式不得分)
(2)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丁达尔(每空1分)
(3)16;22.4;1(每空均为2分) (4)分解 催化剂(每空均为2分)
本题解析:(1)第一组中的碳酸钠是盐,二÷而不是碱;第二组中的CO与碱不反应,表示酸性氧化物;第三组中的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
(2)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鉴别胶体和溶液所采用的方法是观察是否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3)①2Na2O2 + 2H2O == 4NaOH + O2↑反应中,每消耗1mol Na2O2生成0.5mol因为,其氧气质量是0.5mol×32g/mol=16g;
②2NaHCO3=Na2CO3+H2O+CO2↑反应中,每消耗168g NaHCO3,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是168g÷84g/mol=2mol,则生成1molCO2,因此标况下生成22.4L CO2;
③Cl2+H2O=HCl+HClO反应中,氯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部分从0价升高到+1价,部分降低到-1价,即氯气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转移1个电子。标况下每消耗22.4L Cl2,其中氯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因此转移1mol电子。
(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前后Q的质量不变,因此Q是催化剂。N和P的质量增加,这说明二者是生成物,所以M是反应物,则该反应是M的分解反应。
考点:考查物质分类、胶体概念与性质、根据方程式的计算以及反应类型的判断等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铁、干冰、冰水混合物
B.氮气、生石灰、小苏打
C.液氯、烧碱、碘酒
D.氯气、空气、漂粉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铁、干冰、冰水分别属于单质、化合物、化合物,不符合要求,错误;B.氮气、生石灰、小苏打分别属于单质、化合物、化合物,不符合要求,错误;C.液氯、烧碱、碘酒分别属于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符合题意,正确;D.氯气、空气、漂粉精分别属于单质、混合物、混合物,不符合要求,错误。
考点:考查考查物质的分类正误的判断的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三氧化硫
B.食盐水
C.蔗糖
D.烧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三氧化硫属于非电解质,不选A;B、食盐水是溶液,属于混合物,属于电解质溶液,所以不选B;C、蔗糖属于非电解质,所以不选C;D、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电解质,属于选D。
考点:电解质的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A.硫酸钡
B.氮气
C.铜
D.蔗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硫酸钡在熔融状态下导电,A正确;氮气、铜均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C错误;蔗糖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D错误,答案选A.
考点:电解质的定义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Na2O、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为同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正确的是
①钠的化合物 ②能与硝酸反应的物质 ③可溶于水的物质 ④电解质 ⑤钠盐 ⑥钠的含氧化合物
A.①③④
B.①②⑤⑥
C.②⑤⑥
D.①②④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上述物质属于钠的化合物,氯化钠与硝酸不反应,都是可溶于水的物质,都是强电解质,Na2O属于氧化物,不属于钠盐,都是钠的含氧化合物,选A。
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类。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