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05 15:05:23
1、选择题 下列工业生产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海水提溴
B.合成氨
C.接触法制硫酸
D.海水晒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
A.根据海水提溴的原理思考;
B.根据合成氨的反应来考虑;
C.根据接触法制硫酸来思考;
D.根据海水晒盐的方法把握.
解答:A.海水提溴时,要用氯气把海水中的溴离子置换成为单质溴,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工业合成氨是用氢气与氮气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有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氨气,即发生的是化学反应,故B错误;
C.接触法制硫酸是在沸腾炉中把硫铁矿氧化为二氧化硫,进而氧化为三氧化硫,从而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D.海水晒盐是通过太阳照射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而得到食盐,没有新物质生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要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来分,这要求在学习时要把握某些的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进而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可一次性鉴别乙酸、乙醇、苯及氢氧化钡溶液的是
A.金属钠
B.溴水
C.碳酸钠溶液
D.紫色石蕊溶液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钠和苯反应,和其余物质都反应生成氢气,A不正确;乙醇和氢氧化钡都能使溴水褪色,B不正确;乙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CO2气体,和乙醇不反应,但互溶。和苯不反应,但分层;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可以鉴别;紫色但石蕊试液和乙酸反应和红色,和乙醇互溶,苯分层,和氢氧化钡反应显蓝色,答案选CD。
考点: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在进行物质的检验时,要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验证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物质能和NaOH溶液反应的是
A.苯
B.乙醇
C.甲烷
D.苯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考查常见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在四种有机物中只有苯酚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和水,所以正确的答案是D。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Na+、Cl-、Mg2+、ClO-
B.Fe2+、NH4+、Cl-、NO3-
C.Na+、HCO3-、AlO2-、K+
D.Na+、Ba2+、Cl-、NO3-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无色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显红色,溶液显酸性,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弱电解质,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大量共存,并结合离子的颜色来解答.
解答:无色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显红色,溶液显酸性,
A.H+、ClO-结合生成弱电解质,则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Fe2+、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能共存,故B错误;
C.AlO2-促进了HCO3-的电离,则不能共存,故C错误;
D.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则能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明确习题中的信息及离子之间的反应即可解答,选项C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各组离子(1)I-、ClO-、NO3-、H+
(2)K+、NH4+、HCO3-、OH-
(3)SO32-、SO42-、Cl-、OH-
(4)Fe3+、Cu2+、SO42-、Cl-
(5)H+、K+、AlO2-、HSO3-
(6)Ca2+、Na+、SO42-、CO32-
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1)和(6)
B.(3)和(4)
C.(2)和(5)
D.(1)和(4)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离子间是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以及离子之间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等角度分析.
解答:(1)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的ClO-和NO3-离子与具有还原性的I-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1)错误;
(2)OH-与NH4+和HCO3-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2)错误;
(3)离子之间不能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故(3)正确;
(4)离子之间不能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故(4)正确;
(5)H+与AlO2-和HSO3-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5)错误;
(6)Ca2+与CO32-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6)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离子的性质的积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