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03 00:36:54
1、选择题 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B.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
C.无色溶液焰色反应呈黄色,结论:试液是钠盐溶液
D.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可能是AgCl,错误;B、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可能是CO2或SO2,再说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的还可能是HCO3–,错误;C、无色溶液焰色反应呈黄色,只能说明该溶液中含有Na+,可能是钠盐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D、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只有NH3,能与强碱溶液反应产生NH3则说明溶液中含有NH4+,故D正确。
考点:考查常见离子的检验。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S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
B.NaHSO4溶于水电离出H+,属于酸
C.NH4Cl组成中不含金属离子,不属于盐类
D.Cl2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够导电,Cl2是电解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A.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
B.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
C.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D.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
解答:A.SO2能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正确;
B.NaHSO4溶于水电离出H+,Na+、SO42-,生成的阳离子不全是氢离子,不属于酸,故B错误;
C.NH4Cl是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C错误;
D.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都是指化合物,Cl2是单质,故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难度不大,注意掌握相关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区别乙醛、苯和溴苯,最简单的方法是
A.加酸性KMnO4溶液后振荡
B.加蒸馏水后振荡
C.与新制Cu(OH)2共热
D.加AgNO3溶液后振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区别乙醛、苯和溴苯,最简单的方法是加蒸馏水后振荡,不分层的是乙醛,分层,下层是油状液体的是溴苯,上层是油状液体的是苯。方法简单,便捷,所以选B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A.乙醇与水互溶,不能做萃取剂,故A错误;
B.浓硫酸有吸水性,透过洗气可除掉氯气中的水蒸气,故B正确;
C.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因此应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来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故C正确;
D.铜与稀硫酸不反应,Fe、Zn可与稀硫酸反应,然后通过过滤除去,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除杂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且不能影响被提纯的物质的量.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除去NaNO3中少量NaCl、Ca(NO3)2杂质,所用试剂及其顺序正确的是
A.AgNO3、Na2CO3、HNO3
B.AgNO3、Na2CO3、HCl
C.Na2CO3、AgNO3、HNO3
D.AgNO3、K2CO3、HNO3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除杂的原则,选择适当的试剂,NaCl用硝酸银溶液、Ca(NO3)2用Na2CO3溶液;再根据除杂的试剂是过量的,确定试剂的顺序以及所需试剂,为了把过量的硝酸银溶液除去,可用Na2CO3溶液来除,最后过量的Na2CO3溶液可用硝酸来除,而过量的硝酸可加热挥发。首先加入过量的硝酸银,将氯离子全部沉淀,因此溶液中就有了过量的Ag+离子,然后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2CO3,Ca+和Ag+都形成沉淀,这样溶液中就有了过量的CO32-,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将CO3?2-变成CO2除去,溶液中含有了过量的HNO3,因为硝酸易挥发,加热可以将硝酸除去,最后得到纯净的NaNO3.故选A。
考点: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