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02 23:46:14
1、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质量时,先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再放氢氧化钠
B.在烧杯中溶解固体NaOH,完全溶解后立即将其转移至容量瓶中
C.过滤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都需要用玻璃棒进行液体的引流
D.从NaCl溶液中获取晶体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氢氧化钠有吸水性和腐蚀性应放在烧杯中称量,B氢氧化钠的溶解是放热的应冷却到室温,D有大量晶体析出是就停止加热。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及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金属钠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B.用10 mL量筒准确量取7.50 mL稀硫酸
C.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D.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几分钟后冷却,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证明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金属钠与氧气反应所生成的过氧化钠可以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氧气,从而帮助燃烧,错误;B、用10 mL量筒只能粗略量取7.5 mL稀硫酸,因为量筒本身就是一个粗略的量具,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字,错误;C、正确;D、没有砖红色沉淀,可能是因为没有中和酸的缘故。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根据如图描述,完成下列问题:
(1)关闭图A装置中的止水夹a,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如图,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_____(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闭B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开启活塞b,水不断往下流,至全部流入烧瓶,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_____(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单的方法检验C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不漏气 长颈漏斗内的水面高出试管内的水面,说明加水后试管内压强增大,说明装置不漏气
(2)无法确定 分液漏斗和烧瓶间有橡皮管相连,使分液漏斗上方和烧瓶上方的压强相同,无论是否漏气,液体都能顺利滴入烧瓶
(3)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松开后观察注射器活塞是否回到原来的位置(合理即可)
本题解析:A装置可以形成气压差,B装置分液漏斗和烧瓶间有橡皮管相连,使分液漏斗上方和烧瓶上方的压强相同,不能形成气压差,检验C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很多,如(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向烧瓶中加水,观察注射器活塞是否变化;(2)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微热烧瓶,观察注射器活塞是否变化;(3)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松开后观察注射器活塞是否回到原来的位置。比较发现方法(3)最简单。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 mol/L的NaCl溶液500 mL,回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充完整该实验的实验步骤:
①在托盘天平上称出?g的氯化钠固体,把它放在________中,用适量的蒸馏水使它完全溶解。②把溶解后冷却的溶液小心地注入________中。③用少量蒸馏水洗________和________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中,并轻轻摇匀。④继续向________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1 cm~2 cm处,改用________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⑤将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2)试分析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或偏低或无影响)
①为加速固体溶解,可稍微加热并不断搅拌。在未降至室温时,立即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定容。对所配溶液浓度的影响:?
②容量瓶在使用前有少量的蒸馏水残留。对所配溶液浓度的影响:?
③定容后,加盖倒转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滴加蒸馏水至刻度。对所配溶液浓度的影响:??
参考答案 :(1)①29.3g 烧杯?②500 mL容量瓶?③烧杯玻璃棒④容量瓶?胶头滴管
(2)偏高?无影响?偏低
本题解析:(1)m(NaCl)=" 1.00" mol/L×0.5L×58.5 g.mol-1=29.25g,托盘天平只能读到0.1g,故称29.3g;
(2)C(NaCl)=n(NaCl)/V(NaCl溶液),进行误差分析,就是看不当操作改变了n(NaCl),还是改变了V(NaCl溶液);
因溶液热胀冷缩,①中的操作相当于减小了V(NaCl溶液),则C(NaCl)增大;
③的操作相当于增大了V(NaCl溶液),则C(NaCl)减小;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蒸馏操作时,先得到的少量液体可能会与器壁等接触而含杂质较多,可以弃掉
B.分液操作时,首先要打开分液漏斗的上口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小孔与上口部的小孔对准,然后进行分液
C.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D.萃取分液后,要得到被萃取的物质,通常还要进行蒸馏,为了更好的控制温度,用水浴加热比直接加热要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蒸馏、分液、萃取三种基本操作,并且都是考查的细节问题,所以需要对其操作非常熟悉,才能做好此类题目。
解析:蒸馏时,开始收集到的液体会含杂质较多,因此弃去是正确的;分液时为了保证下层液体能够顺利流下,应使分液漏斗中内外气压相等,需要先打开上口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小孔与上口部的小孔对准,因此B是正确的;萃取剂要与原溶剂互不溶解,且溶质在萃取剂中溶解更大即可,密度可比水大,也可比水小,因此C是错误的;萃取分液后,被萃取的物质仍与萃取剂溶解在一起,进一步分离的方法就是蒸馏,一般萃取剂的沸点较低,用水浴加热可以较好地控制温度。总结升华:萃取是从含少量固体或液体的溶液中富集固体或液体物质的方法,萃取剂的选择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与原溶剂互不相溶,(2)与原溶质不反应,(3)溶质在其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分液是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的方法。蒸馏是从液体混合物中分离出液体的方法,它利用了液体物质沸点的不同。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