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苯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
3、实验题 为了证明在实验室制备得到的Cl2中会混有HCl,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甲同学的示意图,实验装置从左至右的连接顺序为: 装置②→ → → ; (2)装置②中主要玻璃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备Cl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③中Cu的作用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设计仍然存在缺陷,不能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此,乙同学提出气体通入装置①之前,要加装一个检验装置 ,以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你认为装置 应放入 。 (6)实验结束,处理多余Cl2的常用试剂是_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用的AgNO3需配制,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填序号) ____。
 a.某同学观察液面的情况如图所示 b.没进对烧杯、玻璃棒进行洗涤操作 c.定容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d.AgNO3固体称量时,砝码上沾有杂质 e.容量瓶使用前内壁沾有水珠
4、实验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铝等金属的性质:将铝片(不除氧化膜)投入浓氯化铜溶液中,铝表面很快出现一层海绵状暗红色物质,接下来铝片上产生大量气泡。触摸容器知溶液温度迅速上升,收集气体,检验其具有可燃性。若用同样的铝片投入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在短时间内铝片无明显变化。 ⑴铝与氯化铜溶液能迅速反应,而与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在短时间内不反应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A.氯化铜溶液酸性比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酸性强??? B.硫酸铜水解生成硫酸使铝钝化 C.氯离子能破坏氧化铝表面薄膜,而硫酸根离子不能?? D.生成氯化铝溶于水,而生成硫酸铝不溶于水 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你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 ⑵铝片表面出现的暗红色物质的过程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产生气泡的原因:_____________。 ⑶放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请从有关物质的浓度、能量、是否有电化学作用等分析开始阶段产生气体的速率不断加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⑷某同学通过一定的实验操作,也能使铝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加快,他采取的措施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A.用砂纸擦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B.把铝片投入热氢氧化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涤,再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再投入铝片 D.在铝片上捆上几枚铜钉后投入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 ⑸除去氧化铝的铝片与铜片为电极,在X电解质溶液中构成原电池,列表如下: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由此推知,金属作电极不仅与本身性质相关,而且与? __________??有关。
5、简答题 某课外小组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

(1)实验过程中,使用分液漏斗滴加液体的操作是______. (2)利用该装置抽取氨气并测量其体积,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反应前,烧瓶中可加入的试剂是______,量气装置中的液体最好换用______(填字母编号). a.稀NaOH溶液;b.CaO;c.煤油;d.氯化铵溶液;e.NaOH固体;f.氨水. ②该实验剩余的NH3需吸收处理.如图2所示的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NH3,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有______(填字母编号). ③本实验就对量气管多次读数,读数时应注意:Ⅰ.将实验装置恢复到室温;Ⅱ.______;Ⅲ.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3)该小组同学欲利用NH3、CO2和NaC1溶液模拟工业制碱,则在饱和NaC1溶液中通入气体的顺序依次为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某同学认为利用上述所设计的装置也可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通过收集并测量NO气体的体积以测定铜的纯度.你认为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