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9 09:26:07
1、实验题 某校化学小组学生利用下图所列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并利用产物进一步制取FeCl3·6H2O晶体。(图中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均已略去)
(1)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E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停止反应,待B管冷却后,取其中的固体,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过滤。简述检验滤液中Fe3+
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
(4)该小组学生利用上述滤液制取FeCl3·6H2O晶体,设计流程如下:
① 步骤I中通入Cl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② 步骤II从FeCl3稀溶液中得到FeCl3·6H2O晶体的主要操作包括:________________
③ 该流程中需保持盐酸过量,主要原因是(结合离子方程式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题 已知单质硫是淡黄色固体粉末,难溶于水。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原理为: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为了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①硫酸比次氯酸稳定;②高氯酸比硫酸酸性强;③S2-比Cl-还原性强;④HCl比H2S稳定;⑤硫原子与氯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氯原子半径小于硫原子。可作为氯元素比硫元素非金属性强的依据的是________。
A.②④?????????B.②③④⑤???????C.②④⑤?????D.全部
(2)装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填选项),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
A.Na2S溶液????B.Na2SO3溶液????C.Na2SO4溶液
(4)装置B中的溶液在实验后质量增重了0.78g,则在B中反应的气体为________mol
(5)装置C中盛放烧碱稀溶液,目的是吸收剩余气体,防止污染空气。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题 某学生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利用氯气与潮湿的消石灰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这是一个放热反应),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A装置中用固体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反应原理为: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请在该反应方程式中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指出氧化剂为_______________,还原剂为________________
(2)漂白粉将在U形管中产生,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所得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偏低。该学生经分析并查阅资料发现,主要原因是在U形管中还存在两个副反应
①温度较高时氯气与消石灰反应生成Ca(ClO3)2,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判断另一个副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将装置作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题 某合作小组同学将铜片加入稀硝酸,发现开始时反应非常慢,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该小组通过实验探究其原因。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合理假设。该实验中反应速率明显加快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反应放热导致温度升高 B.压强增大 C.生成物的催化作用 D.反应物接触面积增大
(3)初步探究。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不同时间的温度,结果如下表
结合实验目的和表中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探究。查阅文献了解到化学反应的产物(含中间产物)可能对反应有催化作用,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将实验目的补充完整
5、选择题 现有NaCl、CuCl2、FeCl3、MgCl2四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加以区别,这种试剂是( )
A.K2SO4
B.BaCl2
C.NaOH
D.H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