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9 00:45:16
1、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A.实验结束后,用嘴吹灭酒精灯
B.把水加入到浓硫酸中来配置稀硫酸
C.金属Na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D.实验桌上的酒精灯倾倒了燃烧起来,马上用湿布扑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A.实验结束后,用嘴吹灭酒精灯容易使未熄灭的火苗进入酒精灯,引起爆炸,应用酒精灯帽盖在酒精灯上,来熄灭酒精灯。
B.配置稀硫酸应该把密度大的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水中,防止浓硫酸液滴飞溅。
C.金属Na着火,用水扑灭会燃烧更旺,因为钠与水能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容易引起爆炸,应用干沙扑灭。
D.实验桌上的酒精灯倾倒了燃烧起来,马上用湿布扑灭,正确,用湿布即降温又隔绝氧气,有利于灭火。
本题难度:简单
2、实验题 (6分)某学生为测定未知浓度的硫酸溶液,以0.1400mol/L的NaOH溶液滴定上述H2SO4,取待测硫酸25.00mL,滴定终止时消耗NaOH溶液15.00mL。
(1)若使用甲基橙做指示剂,如何确定终点??????????????????????????????????????????????????????????????????????? (2)下列操作将导致测定值高于实际值的是???????????????????
A.标准液在“0”刻度线以上,未予调整就开始滴定
B.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
C.观察记录滴定管内液面刻度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D.酸滴定管经蒸馏水洗净后,即注入锥形瓶进行中和滴定
E.在滴定过程中不慎将数滴酸液滴在锥形瓶外
(3)计算待测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计算出结果到小数点后二位)
参考答案:溶液由红色突然变成黄色且半分钟不恢复原色;B 0.042mo
本题解析:(1)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3.1~4.4,颜色变化为红、橙、黄,当向硫酸溶液中加入甲基橙,溶液颜色为红色,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酸性减弱,溶液颜色由红色突然变成黄色且半分钟不恢复原色即达滴定终点;
(2)下列操作将导致测定值高于实际值的是: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导致标准液浓度偏小,滴定硫酸时消耗体积增多,计算出的硫酸浓度偏高;
(3)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方程式可得,待测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42mol/L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蒸馏操作时,应向蒸馏液体中加入几块沸石,以防止暴沸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时,可以选用CCl4或酒精作为萃取剂从碘水中萃取碘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在蒸发操作的过程中,当加热到有少量液体剩余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发干,故A错误;
B、蒸馏操作时,为防止暴沸应,应向蒸馏液体中加入几块沸石,故B正确;
C、分液操作时,为防止药品污染,先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放出,故C正确;
D、萃取操作时,萃取剂应与原溶剂不相溶,CCl4与水不互溶,而酒精与水互溶,故D错误;
故选A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用简易量热计测定反应热时,可使用碎泡沫起隔热保温的作用、普通玻璃棒进行搅拌使酸和碱充分反应、准确读取实验时温度计最高温度、取2—3 次的实验平均值等措施,以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
B.纸上层析属于色谱分析法,其原理跟“毛细现象”相关,通常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滤纸纤维吸附的水作为固定相
C.检验氯乙烷中的氯元素时,将氯乙烷和NaOH溶液混合加热,用稀硫酸进行酸化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
D.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移液管都是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它们在使用时都要进行检查是否漏水、水洗、润洗、注液、调整液面等几个过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操作时要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错误;B、正确;C、检验氯乙烷中的氯元素时,将氯乙烷和NaOH溶液混合加热,用稀硝酸进行酸化,错误;D、移液管不需要验漏过程,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学而不思则罔”。实验操作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方显得科学、方便。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架台铁圈位置;③放上蒸发皿(蒸发皿中盛有NaCl溶液);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①④⑤
D.②①③④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