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试题《生活中的有机物》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三)

时间:2017-01-17 11:10:5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人工固氮的成功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下列过程属于人工固氮的是

A.种植豆科植物,利用其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蛋白质
B.闪电时氮气和氧气化合,生成的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吸收
C.化工厂中在催化剂帮助下氮气和氢气化合成氨气
D.以氨气为原料生产各种化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人工固氮是人为的条件下将氮元素的单质转化为化合物的过程.
解答:A、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的化合物转变成植物蛋白属于生物固氮过程,故A错误;
B、闪电时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NO,是在自然条件下的氮的固定,故B错误;
C、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属于工业合成氨的过程,属于人工固氮方式,故C正确;
D、由NH3生产各种化肥,是氮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过程,不属于氮的固定过程,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氮的固定以及分类方面的知识,注意知识的积累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近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利用铝粉作燃料的可能性,以期望铝能成为一种石油的取代物。假如铝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新型能源被开发利用,下列关于其有利因素的说法中,你认为哪项是错误的

A.铝质轻,便于运输、贮存且安全
B.铝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大,且燃烧后新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容易得到有效的控制
C.在地球上,铝矿资源丰富
D.现代电冶铝的工业技术已为铝作为新能源奠定了重要基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电冶铝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不利于节能降耗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进行化学实验,观测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生成有色产物能溶于硝酸
B.在KI淀粉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变蓝,说明氯气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C.在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SO42-
D.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A、浓硝酸不稳定分解生成的二氧化氮溶于硝酸,使硝酸呈黄色.
B、氯气氧化碘离子为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色.
C、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可能含有Ag+或SO42-或SO32-.
D、钝化是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内部金属继续反应,铜片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
解答:A、浓硝酸不稳定分解生成的二氧化氮溶于硝酸,使硝酸呈黄色,故A正确;
B、氯气氧化碘离子为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色,故B错误;
C、溶液含有Ag+或SO42-或SO32-,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会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溶液含SO42-,故C错误;
D、钝化是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内部金属继续反应,铜片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不加热铜与浓硫酸不反应,不能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难度不大,注意C选项中干扰离子的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Na比K的金属性强
B.Na和K的电子层数相同
C.Na和K都是强还原剂
D.Na和K灼烧时都能使火焰呈现紫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同族元素,从上往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钾比钠活泼;
B.钾比钠多一个电子层;
D.钠的焰色为黄色,钾的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显紫色。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机物是从动植物体内提取的有生命的化合物
B.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C.所有的有机化合物都很容易燃烧
D.有机物有的不溶于水,有的可溶于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