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试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三)

时间:2017-01-17 10:10:3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用过量氨水吸收工业尾气中的SO2:2NH3·H2O+SO2=2NH4++SO32-+H2O
B.Ca(HCO3)2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Ca2++2HCO3-+2OH-=CaCO3↓+CO32-+4H2O
C.磁性氧化铁溶于稀硝酸:Fe3O4+8H+=Fe2++2Fe3++4H2O
D.明矾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使SO42-恰好完全沉淀: 2Ba2++3OH-+Al3++2SO42-=2BaSO4↓+Al(OH)3↓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反应符合事实,拆写无误,正确;B.Ca(HCO3)2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应该与NaOH为标准,离子方程式是:Ca2++HCO3-+OH-=CaCO3↓+H2O,错误;C.磁性氧化铁溶于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Fe3+、NO、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Fe3O4+NO3-+28H+=9Fe3++NO↑+14H2O,错误;D.明矾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使SO42-恰好完全沉淀,这时Al3+恰好完全反应变为AlO2-,离子方程式是:2Ba2++4OH-+Al3++2SO42-=2BaSO4↓+AlO2-+2H2O,错误。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的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 + Fe3+= Cu2+ +Fe2+
B.Na与H2O反应制备H2:2Na+2H2O==2Na++2OH-+ H2↑
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O3- + H+ ="=" CO2↑+ H2O
D.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 CO32- + 2H+ ="=" CO2↑+ H2O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项电荷不守恒,应为Cu+2Fe3+=2Fe2++Cu2+,A错误;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碳酸钙和氢氧化镁都不溶于水,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开。醋酸是弱酸,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开,应为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D错误。
考点:离子方程式
点评: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拆成离子的形成,其它物质不能拆开。离子方程式遵循电荷守恒、质量守恒,若为氧化还原反应,则还有得失电子守恒。


本题难度:简单



3、实验题  (11分)某研究性小组对Fe3+ 与S2-的反应有不同的看法,
(1)猜想可能发生三种反应情况:双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填反应类型)。
针对上述猜想该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现象

 

向大试管中加入20mL 0.1mol?L-1的Na2S溶液
(已知Na2S溶液显碱性,pH约为12),再滴加5mL 0.1mol?L-1的FeCl3溶液,边滴边振荡
产生大量黑色沉淀,反应后溶液仍显碱性

 

向另一支大试管中加入20mL 0.1mol?L-1FeCl3溶液(已知FeCl3溶液显酸性,pH约为2),再滴加5mL 0.1 mol?L-1的Na2S溶液,边滴边振荡
局部有黑色沉淀但瞬间消失,溶液颜色变浅,并产生大量黄色浑浊,反应后溶液仍显酸性


【查阅资料】
Fe2S3是黑色或深黄绿色固体,中性或碱性很稳定,FeS是黑褐色的固体。
(2)根据实验现象和理论分析:实验①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②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设计实验验证实验②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检验对象是实验②所得混合物。
限选试剂:稀盐酸、NaOH溶液、CS2、KSCN溶液、酸性KMnO4溶液、H2O2。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4)综合分析实验①、②,影响Fe3+ 与S2- 的反应类型的可能因素有          。(至少填两点)


参考答案:(1)复分解反应(1分)(2)2Fe3++3S2-==Fe2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Fe3+ 与S2-的反应可能发生三种反应情况:双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2)实验①中产生大量黑色沉淀,反应后溶液仍显碱性,由于Fe2S3是黑色或深黄绿色固体,中性或碱性很稳定,这说明在反应中产生的是Fe2S3,因此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3++3S2-==Fe2S3↓;实验②局部有黑色沉淀但瞬间消失,溶液颜色变浅,并产生大量黄色浑浊,反应后溶液仍显酸性,产生的黄色沉淀是S,这说明二者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是2Fe3++S2-==2Fe2++ S↓。
(3)在实验②中有亚铁离子和S产生,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可以利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亚铁离子。S易溶在CS2中,因此可以利用CS2检验S的生成,则实验方案可设计为(见答案)。
(4)根据以上实验①、②对比可知,影响Fe3+ 与S2- 的反应类型的可能因素有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滴加顺序、溶液的浓度等因素。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在碱性介质中的负极反应式:O2+2H2O+4e一=4OH-
B.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1-一2e一 =C12↑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一2e-=Cu2+
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一2e—=Fe2+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氢氧燃料电池中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所以氢气失去电子,因为电解质为碱性,所以氢气失去电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错误;B、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时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正确;C、精炼粗铜时,粗铜应该失去电子进入溶液,所以粗铜做阳极,纯铜作阴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粗铜,错误;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时氧气得到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电化学反应原理的应用,电极反应式书写的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用1L1.0 mol·L-1NaOH溶液吸收0.8molSO2,所得溶液中的SO32-和HS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A.1:3
B.1:2
C.2:3
D.3:2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1L1.0mol/L的NaOH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L×1.0mol/L=1.0mol
设反应生成亚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为x,消耗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y
2NaOH+SO2


本题难度:一般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