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十)

时间:2017-01-16 15:40:3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实验题  文献资料显示某地区的酸雨主要为硫酸型和盐酸型酸雨。某兴趣小组对酸雨进行实验研究:
(1) 提出合理的假设:该酸雨中的溶质除H2SO4、HCl外,该小组同学根据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预测主要溶质还一定有???????????
(2)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以上假设。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限选试剂及仪器:盐酸、硝酸、BaCl2溶液、Ba(OH)2溶液、AgNO3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品红溶液、烧杯、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适量酸雨于A、B两支洁净试管中,待用。
?

步骤2:往A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静置,过滤。
?

步骤3:取少量步骤2得到的滤渣加入足量的盐酸。
??????????????????????

步骤4:取少量步骤2得到的的滤液,加入???????????????????
????????????????????????????????????????????????????????
?
??????????????????????

步骤5:往B试管中加入??????????????????????????????????
????????????????????????????????????????????????????????
?
????????????????????


参考答案:(12分)(1)SO2(或H2SO3)(2分)
(2)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由于酸雨中硫酸是亚硫酸被氧化后生成的,所以 主要溶质还一定有亚硫酸或SO2。
(2)由于硫酸钡和亚硫酸钡都是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但硫酸钡还不能溶于酸中,所以步骤3中,预期的现象和结论应该是:若滤渣不完全溶解则酸雨中含有硫酸;氯离子的检验一般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所以步骤4应该是:取少量步骤2得到的的滤液,加入过量的硝酸银,然后加入少量的硝酸银溶液。预期的现象和结论应该是:若产生白色沉淀,则酸雨中含有盐酸。SO2的检验一般用品红溶液,所以步骤5应该是:往B试管中加入几滴品红溶液,振荡。预期的现象和结论应该是:若品红溶液褪色,则所以中含有亚硫酸或SO2。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难易适中,侧重对学生基础性知识的巩固与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规范严谨的实验实际能力。该类试题综合性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紧密,有的还提供一些新的信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细致的审题,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重组,全面细致的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全世界每年因生锈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钢铁年产量的1/4。某学生想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他将干净的铁钉分别同时入放A、B、C三支试管中进行研究。
(1)请你帮助该学生完成下列实验设计的内容:

编号
操作方法
实验目的

A
?
探究铁在干燥空气中的生锈情况

B
放入铁钉,注入蒸馏水浸没铁钉并用植物油液封
?

C
?
探究铁在有空气和水时的生锈情况


(2)一周后,编号为________的试管中的铁钉最易生锈。证明铁生锈的条件是:???????????????????????????????????????????????????????????????。
(3)用相同材料制作,经过相同时间防锈处理的铁栏杆,安装在新疆吐鲁番比安装在昆明滇池海埂大坝??????????????(填“更易”或“更难”)生锈。


参考答案:(1)??
编号
操作方法
实验目的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填空题  某兴趣小组对如何延长硫酸亚铁溶液的保质期展开了研究。
(1)制备硫酸亚铁溶液,最合适的试剂组为___________(填编号);
a.过量铁屑和稀硫酸????b.过量稀硫酸和铁屑?????c.过量硫酸铁溶液和铁屑
(2)实验室保存硫酸亚铁溶液的一般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兴趣小组取等体积的硫酸亚铁溶液分别加入三个烧杯中,各滴入3 滴KSCN试剂,然后进行如下实验:

烧杯编号




加入试剂
铁粉0.1g
铁粉0.1g,0.1mol/LH2SO43mL
0.1mol/LH2SO43mL

红色出现时间(天)
1天
4天左右
8天以上


(3)在烧杯②中加入2种试剂后,即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比较上述3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硫酸亚铁溶液在空气中易氧化,氧化产物易水解生成Fe(OH)3,导致溶液酸性增大。
①试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过程中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硫酸亚铁溶液在空气中变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试用化学平衡理论解释烧杯③出现红色最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2分)
(2)加入铁钉(或铁屑,合理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4分)某学校化学科研小组从文献资料上获得如下信息:NaHCO3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缓慢分解成Na2CO3、H2O和CO2。为了验证这一信息,该科研小组将一瓶在潮湿空气中久置的NaHCO3样品混合均匀后,进行如下实验:

(1)在一个质量为ag的蒸发皿中加入一些样品,称得总质量为bg。用酒精灯对其充分加热,冷却后称得其总质量为cg。残留在蒸发皿中的固体是(填化学式)_________。
(2)另称取相同质量的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为了保证实验成功,所选用针筒的最大刻度值应大于或等于_________(mL)。(设实验在标准状况下进行,请把合适的答案编号都挑选出来)
A.[(b-a)/84]×22.4×1000 mL
B.[(b-c)/31]×22.4×1000 mL
C.[(c-a)/106]×22.4×1000 mL
D.[(c-a)/106]×2×22.4×1000 mL


参考答案:(1)Na2CO3(1分)(2)ABD(3分,答对一个给1分


本题解析:(1)NaHCO3受热会发生会发生如下反应:2NaHCO3?→ Na2CO3?+?CO2 ?↑+?H2O,其中CO2?气体跑出,水也会蒸发掉。只剩下Na2CO3固体。
(2) 由题意可知(b-a)为Na2CO3质量,则[(b-a)/84]×22.4×1000 mL为NaHCO3体积。所以选项A正确。由(1)可知冷却后的总质量其实是Na2CO3和蒸发皿质量,所以(c-a)就是Na2CO3质量。由化学方程式可知[(c-a)/106]×2就是NaHCO3物质的量,可算出[(c-a)/106]×2×22.4×1000 mL为NaHCO3体积。所以选项D正确。有题意可知(b-c)为NaHCO3与Na2CO3质量之差。由
2NaHCO3?→ Na2CO3?+?CO2 ?↑+?H2O??? Δn
2?????????????????????????????????? 1
n(NaHCO3)??????????????????????? (b-c)/62
可算出(b-c)/31就是NaHCO3物质的量,则[(b-c)/31]×22.4×1000 mL为NaHCO3体积。所以选项B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实验题  过碳酸钠(2Na2CO3·3H2O2)是一种多用途的新型消毒剂,可有效杀灭“甲型??? H1N1流感”病毒。已知过碳酸钠是一种可溶于水的白色细小颗粒状粉末,50℃可分解,其3%的水溶液的pH约为10.5,过碳酸钠具有Na2C03和H202的双重性质。
(1)为探究过碳酸钠的性质,某同学用试管取适量过碳酸钠溶液,滴加酚酞试液。开始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微热并振荡试管后又可能观察到????????????现象。
(2)已知过碳酸钠遇稀硫酸可产生两种气体。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以下装置完成了系列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同学用装置I验证产生的两种气体,B中盛有足量的Ba(OH)2溶液,若观察到的现象是??????????????,则证明有??????????????气体生成;简述验证另一种气体的方法??????????????????????????????????????????????????
②乙侧学把上述装置组合,用于测定2Na2CO3·3H2O样品中Na2CO3的含量。按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I、II、III的连接顺序是??????????????????????(填装置序号);? B、E中应分别盛放?????????????????????????装置III中通空气的目的是?????????????????????????????????


参考答案:(1)溶液变红(1分)CO2-3+H2O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