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知识点讲解《物质组成与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1-13 09:53:5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装置、操作及说法正确的是

A.图1探究NaHCO3的热稳定性
B.图2证明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C.图3定量测定H2O2的分解速率
D.图4证明CH3CH2OH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了乙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图1装置中液体没有明确,应为澄清石灰水,可根据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检验NaHCO3的热稳定性,故A错误;图2铁发生吸氧腐蚀,导致U形管液面不同,故B正确;图3中定量测定H2O2的分解速率,应用分液漏斗,防止气体逸散,故C错误;图4中乙醇易挥发,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检验是否生成乙烯,故D不正确,答案选B。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该类试题主要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A项比较模糊,属于易错点,注意NaHCO3的性质。


本题难度:简单



2、实验题  乙醛在氧化铜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被空气氧化成乙酸。依据此原理设计实验制得并在试管C中收集到少量乙酸溶液(如图所示:试管A中装有40%的乙醛水溶液、氧化铜粉末;试管C中装有适量蒸馏水;烧杯B中装有某液体)。已知在60℃~80℃时用双连打气球鼓入空气即可发生乙醛的氧化反应,连续鼓入十几次反应基本完全。有关物质的沸点见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A内在60~80℃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在实验的不同阶段,需要调整温度计在试管A内的位置,在实验开始时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当试管A内的主要反应完成后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烧杯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B内盛装的液体可以是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在题给物质中找);
(4)若想检验试管C中是否含有产物乙酸,请你在所提供的药品中进行选择,设计一个简便的实验方案。所提供的药品有:pH试纸、红色的石蕊试纸、白色的醋酸铅试纸、碳酸氢钠粉末。实验仪器任选。
该方案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①淀粉加稀硫酸水解后,立即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可以检验产物是否含有葡萄糖?
②可以用NaOH溶液除去溴苯中混有的少量溴
③为除去乙醇中含有的水,加入足量生石灰,再蒸馏
④用加热的方法提取NH4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碘?
⑤用碘酒验证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烃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全部都可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①不正确,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之前,要先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硫酸。溴和氢氧化钠反应,但溴苯不反应,②正确。生石灰极易和水反应,③正确。加热是氯化铵分解,碘升华。但氯化铵分解的产物相遇时又重新生成氯化铵,④不正确。不和÷饱和烃能和单质碘发生加成反应,⑤正确,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实验题  (14分)油条是一种深受群众喜爱的传统食品,在百姓早餐桌上一直占有重要位置。但油条中铝含量超标问题十分普遍,是影响群众健康的食品安全隐患。从2009年5月下旬开始,浙江省的油条加工停用含铝食品的添加剂,逐步转换为无铝添加剂配方和工艺,从而保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油条。油条无铝配方由碳酸氢钠(小苏打)、碳酸氢铵(臭粉)组成。为测定试样中小苏打的质量分数w(NaHCO3),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
①按图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试样m1g放入硬质玻璃管中,装置B、C、D中药品如图,已知加药品后装置B的质量为m2g、装置C的质量为m3g;
③关闭活塞a,点燃酒精灯加热试样,直到B装置中无气泡冒出后,打开活塞a向装置中通入N2,一段时间后,撤掉酒精灯,关闭活塞a
④称得装置B的质量为m4g、装置C的质量为m5g。
请回答以下问题(装置中原有空气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B的作用为??????????????????????????????????????????????????????
装置C的作用为???????????????????????????????????????????????????????????
(3)实验过程中通入N2的目的为???????????????????????????????????????????
(4)用下列各项所提供的数据能计算出w(NaHCO3)的是(???)(填选项字母)

(5)实验结束后发现装置A中硬质玻璃管右端有水珠,你认为利用实验中所提供的数据还能否得到准确的w(NaHCO3)??(填“能”或“不能”)。若能,则w(NaHCO3)的计算式为:?????????????,若不能,此问不作答。


参考答案:
(1)2NaHCO3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某实验小组同学为了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了如下系列实验。
【实验1】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
①先连接好装置,检验气密性,加入试剂;
②加热A试管直到B中品红褪色,熄灭酒精灯;
③将Cu丝上提离开液面。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熄灭酒精灯后,因为有导管D的存在,B中的液体不会倒吸,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3)拆除装置前,不需打开胶塞,就可使装置中残留气体完全被吸收,应当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实验中发现试管内除了产生白色固体外,在铜丝表面还产生黑色固体甲,其中可能含有氧化铜、硫化铜、硫化亚铜,以及被掩蔽的氧化亚铜。
查阅资料:
①氧化亚铜在酸性环境下会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铜单质,在氧气流中煅烧,可以转化为氧化铜。
②硫化铜和硫化亚铜常温下都不溶于稀盐酸,在氧气流中煅烧,硫化铜和硫化亚铜都转化为氧化铜和二氧化硫。
为了研究甲的成分,该小组同学在收集到足够量的固体甲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4)②中检验滤渣是否洗涤干净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
(5)③中在煅烧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于固体甲的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填字母选项)____________。
A.固体甲中,CuS和Cu2S不能同时存在
B.固体甲中,CuO和Cu2O至少有一种
C.固体甲中若没有Cu2O,则一定有Cu2S
D.固体甲中若存在Cu2O,也可能有Cu2S


参考答案:(1)2H2SO4(浓)+Cu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