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3 09:22:22
1、选择题 一种光化学电池的结构如下图,当光照在表面涂有氯化银的银片上时,AgCl(s) = AgCl(s)=" Ag" (s)+Cl(AgCl),[Cl(AgCl)表示生成的氯原子吸附在氯化银表面],接着Cl(AgCl)+e-—→Cl-(aq),若将光源移除,电池会立即回复至初始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照时,电流由Y流向X
B.光照时,Pt电极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
C.光照时,Cl-向Ag电极移动
D.光照时,电池总反应为:AgCl(s) + Cu+(aq)光Ag (s) + Cu2+(aq) + Cl?—(aq)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光照时,氯化银在X得到电子,所以X是正极,Y是负极,因此电流由X流向Y。错误。B.光照时,Pt电极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错误。C.光照时,Cl-向Pt电极移动.错误。D.光照时,电池总反应为:AgCl(s) + Cu+(aq)?Ag (s) + Cu2+(aq) + Cl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10分)(1)将锌、铜用导线连接后浸入2mol/L的稀硫酸中,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电子从
经外电路到 (填锌或铜),溶液中H+ 向 移动(填正极或负极),放电一段时间后,正极区pH值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将铜片和铁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也有电流通过电流表。
负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
(3)将铁片和石墨电极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氯化钠溶液并露置在空气中,也有电流通过电流表,请写出负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2H++2e-=H2↑
本题解析:(1)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过导线传递到正极是,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2)将铜片和铁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此时铁是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而溶解。铜是正极,溶液中的铁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生成亚铁离子。
(3) 将铁片和石墨电极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氯化钠溶液并露置在空气中,此时将发生铁的吸氧腐蚀,铁作负极。石墨作正极,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得到电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反应不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是(??? )。
A.2CH3OH+3O22CO2+4H2O
B.NaOH+HCl = NaCl+H2O
C.Zn+2HCl = ZnCl2+H2↑
D.4Al+3O2+6H2O = 4Al(OH)3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原电池的反应原理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A、C、D是氧化还原反应,可设计成原电池,而B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关于下列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中,盐桥中的K+移向CuSO4溶液
B.装置①中,Zn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C.装置②中的Fe发生析氢腐蚀
D.装置②中电子由Fe流向石墨,然后再经溶液流向Fe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装置①为原电池反应。Zn作负极,Cu作正极。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盐桥中的K+移向负电荷较多的正极一方,即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正确。B.装置①中,Zn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Zn-2e-=Zn2+。错误。C.在装置②的原电池反应中。由于NaCl溶液是中性溶液,所以其中的Fe发生的是吸氧腐蚀。错误。D.活动性Fe大于C,所以Fe失去电子,作负极,电子经导线流向石墨,然后在正极C上发生还原反应O2+4e-+2H2O=4OH-。在溶液中,Na+向C电极移动,Cl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在理论上可用来设计原电池的反应是
A.Fe +2HCl =FeCl2+ H2
B.NaOH +HCl=NaCl+H2O
C.Cu SO4 +2NaOH= Cu(OH)2+Na2 SO4
D.Ca CO3+2HCl=CaCl2+ H2O+ CO2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常温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可设计成原电池,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以此来解答。A中反应是置换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能用于设计原电池,A正确;B中反应是中和反应、C和D中都是复分解反应,反应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因此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故BCD均不符合题意,因此答案选A。
考点:考查原电池设计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明确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准确判断出反应中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前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