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2 18:42:21
1、选择题 判断下列物质的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A.FeCl3>C12>I2
B.C12>I2>FeCl3
C.I2>Cl2>FeCl3
D.C12>FeCl3>l2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有下列三个反应:①C12+FeI2????FeC12+I2 ②2Fe2++Br2????2Fe3++2Br-③Co2O3+6HC1???2CoC12+Cl2↑+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中氧化产物分别是FeC12、Fe3+、C12
B.根据以上方程式可以得到氧化性C12>Co2O3>Fe3+
C.在反应③中生成1molCl2时,有2molHC1被氧化
D.根据反应①②一定可以推理得到C12+FeBr2FeC12+Br2
参考答案:A、三个反应:①C12+FeI2=FeC12+I2 ②2Fe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X、Y、Z是三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价,X2++Z=X+Z2+;Y+Z2+=Y2++Z;这三种离子的氧化性大小符合( )
A.X2+>Z2+>Y2+
B.X2+>Y2+>Z2+
C.Y2+>Z2+>X2+
D.Z2+>X2+>Y2+
参考答案:反应X2++Z=X+Z2+中氧化剂X2+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已知反应:①2K2CrO4+H2SO4=K2Cr2O7+K2SO4+H2O,
②K2Cr2O7+6FeSO4+7H2SO4=3Fe2(SO4)3+Cr2(SO4)3+K2SO4+7H2O,
③Fe2(SO4)3+2HI=2FeSO4+I2+H2SO4。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①②③均是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②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C.氧化性强弱顺序是:K2Cr2O7>Fe2(SO4)3>I2
D.反应③中0.1mol还原剂共失去电子数为1.204×1022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错,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升降;反应①为非氧化还原反应;B错,反应②中氧化剂为K2Cr2O7,还原剂为FeSO4,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6;C正确;D错,反应③中0.1mol还原剂共失去电子数为6.02×1022;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某校学生化学实验小组,为验证非金属元素氯的氧化性强于硫和氮,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1)写出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B中出现黄色浑浊现象,产生此现象的离子方程式 。
(3)试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氯的氧化性大于硫原因 。
(4)D中干燥管中出现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 。
(5)有同学认为D中的现象并不能说明氯的氧化性大于氮,需要在C之前加装洗气装置,该洗气装置中盛装 试剂。
(6)还有什么方法能证明氧化性Cl2 > S,用一种相关事实说明 。
参考答案:(1)MnO2 + 4H+ + 2Cl- ="===" Mn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1)反应装置A为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备氯气的装置,其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
Mn2++Cl2↑+2H2O;(2)反应制备的氯气通入B之后,B中出现黄色浑浊现象,说明氯气把硫化钠溶液中的硫离子氧化为S单质,离子方程式为Cl2+S2-=S↓+2Cl-;(3)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最外层电子多(不为8)得电子能力就强,得电子能力强则氧化性强,故答案为: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硫原子多一个,Cl得电子能力强,故Cl2氧化性大于S;(4)通E装置是制备氨气,氯气能把氨气氧化生成氮气和氯化氢,生成的氯化氢和氨气结合生成氯化铵,从而冒白烟,因此实验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反应的方程式是8NH3+3Cl2=6NH4Cl+N2;(5)盐酸易挥发,所以生成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也能直接和氨气结合冒白烟,所以需要在C之前连接一盛有饱和食盐水的装置以除去氯化氢气体;(6)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一般规律是:①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②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酸性越强,非金属越强.(除氟元素之外).③非金属单质与具有可变价金属的反应.能生成高价金属化合物的,其非金属性强,据此可以验证,用一种相关事实说明为2Fe + 3Cl2 ="===" 2FeCl3、Fe+S
FeS。
考点: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