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备知识点《盐类水解的原理》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7-01-12 18:02:1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D同族,B、C同周期;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在周期表中A的原子半径最小;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是F不同周期的邻族元素;E和F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0。由上述六种元素中的几种元素组成的甲、乙、丙、丁、戊、己六种化合物如下表所示:
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化合物




各元素原子
个数比
N(A):N(C)
=2:1
N(A):N(C)
=1:1
N(B):N(A)
=1:4

化合物




各元素原子
个数比
N(D):N(B):N(C)
=2:1:3
N(E):N(F)
=1:3
N(B):N(F)
=1:4


 
请完成下列问题:
(1)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己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
(2)向含有1 mol乙的水溶液中加入MnO2,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mol。
(3)8 g丙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445 kJ的热量,则丙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F的单质与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5)将丁与戊两种水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参考答案:(1)本题解析: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可推知B为碳;在周期表中A的原子半径最小,推得A为氢;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是氧;C是F不同周期的邻族元素;E和F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0,推得F为氯,E为铝;A、D同族,最后推知D为钠。甲为H2O,乙为H2O2,丙为CH4,丁为Na2CO3,戊为AlCl3,己为CCl4。(1)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己的空间构型类似甲烷,为正四面体。(2)1 mol乙的水溶液中加入MnO2,生成氧气,转移电子为1 mol。(3)CH4(g)+2O2(g)=CO2(g)+2H2O(l) ΔH=-890 kJ·mol-1。(4)Cl2+H2O


本题难度:困难



2、填空题  试用离子方程式和简要文字表述以下事实:
(1)盛纯碱溶液的试剂瓶有玻璃塞,时间久了不易打开___。
(2)盛NH4F试剂要用塑料瓶而不用玻璃___。
(3)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用___。
(4)实验室配制的CuSO4溶液,常常出现浑浊的原因是___(写离子方程式)。
(5)某同学想把AlCl3溶液和Na2S溶液混合制取Al2S3,但最后得到一种白色絮状沉淀,而且混合液中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放出。试解释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指出制取硫化铝的正确方法____。


参考答案:(1)CO32-+H2O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要吸收大量的热,这就是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反应
B.凡是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人们用氢氧焰焊接或切割金属,主要是利用了氢气和氧气化合时所放出的能量
D.明矾有净水作用,所以用明矾处理硬水,可以使硬水软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A、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不属于吸热反应,故A错误;
B、有些放热反应也需要一定的引发条件才能进行,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需要点燃,故B错误;
C、氢气和氧气化合时所放出的大量的能量,可焊接或切割金属,故C正确;
D、明矾可以净水,其净水原理是铝离子水解形成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悬浮颗粒,不能吸附溶于水的钙、镁离子,故不能软化水,故D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明矾净水的原理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明矾净水的原理,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14分)(Ⅰ)甲醇是重要的化学工业基础原料和清洁液体燃料。工业上可利用CO或CO2来生产燃料甲醇。已知甲醇制备的有关化学反应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化学反应
平衡常数
温度℃

500
800

①2H2(g)+CO(g) CH3OH(g)
K1
2.5
0.15

②H2(g)+CO2(g)  H2O (g)+CO(g)
K2
1.0
2.50

③3H2(g)+CO2(g) CH3OH(g)+H2O (g)
K3
 
 


(1)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则K3=      (用K1、K2表示)。500℃时测得反应③在某时刻,H2(g)、CO2(g)、CH3OH(g)、H2O(g)的浓度(mol/L)分别为0.8、0.1、0.3、0.15,则此时V正    V逆(填“>”、“=”或“<”)。
(2)在3 L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②,已知c(CO)-反应时间t变化曲线Ⅰ如图所示,若在t0时刻分别改变一个条件,曲线Ⅰ变为曲线Ⅱ和曲线Ⅲ。当曲线Ⅰ变为曲线Ⅱ时,改变的条件是             。当曲线Ⅰ变为曲线Ⅲ时,改变的条件是                

(3)一定条件下甲醇与一氧化碳反应可以合成乙酸。通常状况下,将a mol/L的醋酸与b mol/L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2c(Ba2+)= c(CH3COO-),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该混合溶液中醋酸的电离常数为               
(Ⅱ)已知草酸是一种二元弱酸,草酸氢钠(NaHC2O4)溶液显酸性。
(1)常温下,向10 mL 0.01 mol·L-1 H2C2O4溶液中滴加10mL 0.01mol·L-1 NaOH溶液时,比较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                            
(2)称取6.0g含H2C2O4·2H2O、KHC2O4和K2SO4的试样,加水溶解配成250 mL 溶液。量取两份此溶液各25 mL,分别置于两个锥形瓶中。第一份溶液中加入2滴酚酞试液,滴加0.25mol·L-1 NaOH 溶液至20mL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第二份溶液滴加0.10 mol·L-1 酸性KMnO4溶液至16mL时反应完全。则原试样中H2C2O4·2H2O的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参考答案:(Ⅰ)(1)K1·K2(2分); >(2分)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Ⅰ)(1)反应①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1=[CH3OH]/[CO][H2]2,反应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2="[CO]" [H2O]/[CO2][H2],反应③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3=[CH3OH] [H2O]/[CO2][H2]3,则K3= K1·K2。500℃时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3= K1·K2=2.5,在某时刻,H2(g)、CO2(g)、CH3OH(g)、H2O (g)的浓度(mol/L)分别为0.8、0.1、0.3、0.15, Q=(0.3×0.15)÷(0.8×0.1)=0.5625,Q<K,反应正向进行,则此时V正>V逆。(2)对于反应②:在t0时刻改变一个条件,曲线Ⅰ变为曲线Ⅱ,由图像可知平衡时c(CO)不变,说明平衡没有移动,但缩短了达平衡的时间,改变的条件为加入催化剂;当曲线Ⅰ变为曲线Ⅲ时,CO的平衡浓度由3.0mol/L迅速变为4.5 mol/L,反应在3 L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且该反应两边气体物质的系数相等,则改变的条件为将容器的体积(快速)压缩至2L。(3)醋酸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H+,要计算醋酸的电离常数也就是求[CH3COOH]、[CH3COO-]和[H+],根据题给信息反应后剩余醋酸的浓度为(a-2b)/2mol/L,混合液中的电荷守恒式为2[Ba2+]+[H+]=[CH3COO-]+[OH-],又反应平衡时,反应平衡时,2c(Ba2+)= c(CH3COO-),得[CH3COO-]="b" mol/L,[H+]=[OH-]=10-7 mol/L,带入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可得醋酸的电离常数为×10-7。(Ⅱ)(1)常温下,向10 mL 0.01 mol·L-1 H2C2O4溶液中滴加10mL 0.01mol·L-1 NaOH溶液时二者反应生成草酸氢钠溶液,草酸氢钠(NaHC2O4)溶液显酸性,则草酸氢根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c(Na+)> c(HC2O4-)> c(H+)> c(C2O42-) > c(OH-);(2)设25mL溶液中含xmol H2C2O4·2H2O 、ymol KHC2O4,根据酸碱中和滴定可以得出:2x+y=0.25×0.0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判断,5C2O42———2MnO4—,可以得出:x+y=0.1×0.016×2.5,解得x=0.001mol,所以在250mL中 H2C2O4·2H2O的物质的量为0.01mol,质量为1.26g,质量分数为21%。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及相关计算。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10分)25℃时,有下列五种溶液:
①0.1mol/L CH3COOH溶液    ②pH="13" NaOH溶液     ③0.05mol/L H2SO4
④0.1mol/L Na2CO3溶液      ⑤含有足量AgCl固体的饱和AgCl溶液
请根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溶液④的pH        7(填“>、<、=”),其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将该温度下a mL的溶液②与b mL的溶液③混合,所得混合溶液的pH=7,
则a:b =                  
(3)若溶液④和Al2(SO4)3溶液混合,观察到有白色絮状沉淀和无色气体生成,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在溶液⑤中分别放入:
A.10mL蒸馏水;
B.50mL 0.2 mol?L?1AgNO3溶液;
C.60 mL 0.1mol?L?1AlCl3溶液;
D.100mL 0.1 mol?L?1盐酸溶液。充分搅拌后,Ag+浓度最小的是(填序号)


参考答案:(1) > , CO32- + H2O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0.1mol/L Na2CO3溶液,碳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所以溶液呈碱性,PH>7;(2)氢氧化钠为强碱,硫酸为强酸,混合后PH=7,即恰好完全反应,,a:b =1:1;(3)Na2CO3溶液和Al2(SO4)3溶液发生双水解,反应的方程式为
2Al3+ + 3CO32- + 3H2O ="=" 2Al(OH)3↓+ 3CO2↑ ;(4)根据氯化银的溶度积,氯离子浓度越大,银离子浓度越小,故Ag+浓度最小的是0.1mol?L?1AlCl3溶液。
考点: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电离和盐的水解。


本题难度:一般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