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6-26 04:11:36
1、填空题 如图实验装置用于验证某些物质的性质。在试管A中装入足量的固体NaHCO3,D为固定蚊香的硬纸片。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A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双球干燥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双球干燥管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将干燥管内的Na2O2换成Na2O,则双球干燥管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1)2NaHCO3Na2CO3+H2O+CO2↑
(2)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干燥CO2)
(3)2Na2O2+2CO2=2Na2CO3+O2
(4)淡黄色的Na2O2逐渐转变为白色粉末,点燃的蚊香燃烧更加剧烈
Na2O2能与CO2反应,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和O2
(5)点燃的蚊香逐渐熄灭
本题解析:(1)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2)浓硫酸是很好的干燥剂;
(3)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4)碳酸钠是白色的,反应生成的氧气使蚊香燃烧的更旺;
(5)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不放出氧气。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下面是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图(有些物质已省略)。
若A为单质,E在常温下为液体,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F的电子式是________。
(2)下面对C物质结构、性质的推断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久置于空气中会变成白色
B.具有强氧化性
C.晶体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
D.遇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只能使其变蓝色
(3)若C是含氧化合物且氧为18O时,则C与D反应所得产物的摩尔质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2)D
(3)M(Na2CO3)=108 g/mol,M(O2)=36 g/mol
本题解析:单质A的两种化合物(其中一种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能与同种物质反应,且生成物中也有相同的物质,则A是Na,B是Na2O、C是Na2O2、D是CO2、G是Na2CO3、F是NaOH。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包括酸碱指示剂在内的许多有色物质。Na2O2与CO2的反应是一个自身氧化还原反应,Na2O2中的18O一半转化为氧气、一半转化为Na2CO3中化合价-2价的氧,且Na2CO3中18O占全部氧原子数目的三分之一。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如图所示,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钠,加热至熔化时,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无水CuSO4与熔化的钠接触,瞬间产生耀眼的火花,同时有红色物质生成。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是置换反应
B.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
C.上述反应中CuSO4表现了还原性
D.加热且无水条件下,Na可以与CuSO4反应并生成Cu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加热熔融的条件下与无水CuSO4反应可置换出铜,所以生成红色物质为为单质Cu,其中Cu+被还原,表现了氧化性,所以A,D对C错,同时由反应条件接触瞬间产生耀眼的火花,可推测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B对;选C
点评:本题通过实验现象提供信息,考察了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思考实验本质的能力,而重在考察学生对钠的化学性质的熟练正确的掌握与理解,难度属中等
本题难度:简单
4、实验题 一般测定样品中成分含量的实验应重复2~3次。为了测定某氢氧化钠固体中混有的碳
酸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Ⅰ.甲同学的方案如图所示:
(1)如何检验A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重复进行了三次实验,得到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的数据存在较大的偏差,你认为可能引起测量结果偏低的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
A.装置内原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也被碱石灰吸收
B.装置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
C.反应完成后,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没有全部被碱石灰吸收
D.加入稀硫酸的量不足、反应不充分
(3)为了让甲的实验测量结果更准确,在其他实验步骤都正确的条件下,你认为图中的实验装置应该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乙同学的方案是:从图中所提供的装置中选择实验装置,代替甲同学实验装置中的B、C,通过测定放出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不考虑二氧化碳溶于水)来计算。
选择最简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
Ⅲ.丙同学的方案是:称取样品m g,并溶解,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得固体n g。
(1)配制100 mL 0.10 mol/L BaCl2溶液的实验中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外还有______(填仪器名称)。
(2)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用m、n表示)________。
(3)Ca2+、Ba2+都可以使CO32—沉淀完全,能否使用氯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钡溶液?________(填“能”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Ⅰ.(1)用止水夹夹紧A装置导气管末端的橡皮管,打开分液漏斗上部的塞子,向其中注入适量蒸馏水,打开活塞,开始有少量水滴下,过一会儿,水不能滴入圆底烧瓶,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C、D(3)在装碱石灰的干燥管右边再装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防止空气中水分和二氧化碳被C装置中的碱石灰吸收 Ⅱ.⑤⑥⑦ Ⅲ.(1)100 mL容量瓶 (2)106n/197m
(3)否 过量的Ca2+能与OH-生成微溶于水的氢氧化钙沉淀而影响结果
本题解析:Ⅰ.(1)检验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用止水夹夹紧A装置导气管末端的橡皮管,打开分液漏斗上部的塞子,向其中注入适量蒸馏水,打开活塞,开始有少量水滴下,过一会儿,水不能滴入圆底烧瓶,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当装置内原有空气中的CO2气体被碱石灰吸收时,测得CO2的质量增大,导致测量结果偏高;当装置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被碱石灰吸收时,测得CO2的质量增大,导致测量结果偏高;当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没有全部被碱石灰吸收时,测得CO2的质量减少,导致测量结果偏低;当加入稀硫酸的量不足,反应不充分时,产生的CO2量少,测得CO2的质量减少,导致测量结果偏低。(3)为了让甲的实验测量结果更准确,应在装碱石灰的干燥管右边再装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防止空气中水分和二氧化碳被C装置中的碱石灰吸收。
Ⅱ.由所给的装置知,测定CO2气体的体积应用“排水量气法”,所以选用装置⑤、⑥、⑦,气体从d口进气,c口出水,水沿装置⑦进入装置⑥。Ⅲ.(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1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量筒。(2)n(Na2CO3)=n(BaCO3)==
mol,则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mol×106 g/mol÷m g=106n/197m。
(3)由于过量的Ca2+能与OH-生成微溶于水的氢氧化钙沉淀而影响测量结果,所以不能使用氯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钡溶液。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跟Na、Na2O、Na2O2、NaOH、Na2CO3、?NaHCO3六种物质都能发生反应的是(?)
A.H2O
B.CO2
C.H2SO4溶液
D.Ca(OH)2溶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中H2O不能和NaOH、Na2CO3、NaHCO3反应;B中CO2不能和Na、NaHCO3反应;C中H2SO4溶液可以和所有物质反应;D中Ca(OH)2溶液不能和NaOH反应。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