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知识点大全《氧化钠与过氧化钠》试题巩固(2020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5-06-26 04:11:3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如图实验装置用于验证某些物质的性质。在试管A中装入足量的固体NaHCO3,D为固定蚊香的硬纸片。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A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双球干燥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双球干燥管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将干燥管内的Na2O2换成Na2O,则双球干燥管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1)2NaHCO3Na2CO3+H2O+CO2↑
(2)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干燥CO2)
(3)2Na2O2+2CO2=2Na2CO3+O2
(4)淡黄色的Na2O2逐渐转变为白色粉末,点燃的蚊香燃烧更加剧烈
Na2O2能与CO2反应,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和O2
(5)点燃的蚊香逐渐熄灭


本题解析:(1)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2)浓硫酸是很好的干燥剂;
(3)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4)碳酸钠是白色的,反应生成的氧气使蚊香燃烧的更旺;
(5)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不放出氧气。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下面是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图(有些物质已省略)。
若A为单质,E在常温下为液体,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F的电子式是________。
(2)下面对C物质结构、性质的推断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久置于空气中会变成白色
B.具有强氧化性
C.晶体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
D.遇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只能使其变蓝色
(3)若C是含氧化合物且氧为18O时,则C与D反应所得产物的摩尔质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2)D
(3)M(Na2CO3)=108 g/mol,M(O2)=36 g/mol


本题解析:单质A的两种化合物(其中一种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能与同种物质反应,且生成物中也有相同的物质,则A是Na,B是Na2O、C是Na2O2、D是CO2、G是Na2CO3、F是NaOH。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包括酸碱指示剂在内的许多有色物质。Na2O2与CO2的反应是一个自身氧化还原反应,Na2O2中的18O一半转化为氧气、一半转化为Na2CO3中化合价-2价的氧,且Na2CO3中18O占全部氧原子数目的三分之一。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如图所示,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钠,加热至熔化时,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无水CuSO4与熔化的钠接触,瞬间产生耀眼的火花,同时有红色物质生成。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是置换反应
B.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
C.上述反应中CuSO4表现了还原性
D.加热且无水条件下,Na可以与CuSO4反应并生成Cu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加热熔融的条件下与无水CuSO4反应可置换出铜,所以生成红色物质为为单质Cu,其中Cu+被还原,表现了氧化性,所以A,D对C错,同时由反应条件接触瞬间产生耀眼的火花,可推测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B对;选C
点评:本题通过实验现象提供信息,考察了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思考实验本质的能力,而重在考察学生对钠的化学性质的熟练正确的掌握与理解,难度属中等


本题难度:简单



4、实验题  一般测定样品中成分含量的实验应重复2~3次。为了测定某氢氧化钠固体中混有的碳
酸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Ⅰ.甲同学的方案如图所示:
(1)如何检验A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重复进行了三次实验,得到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的数据存在较大的偏差,你认为可能引起测量结果偏低的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
A.装置内原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也被碱石灰吸收
B.装置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
C.反应完成后,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没有全部被碱石灰吸收
D.加入稀硫酸的量不足、反应不充分
(3)为了让甲的实验测量结果更准确,在其他实验步骤都正确的条件下,你认为图中的实验装置应该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乙同学的方案是:从图中所提供的装置中选择实验装置,代替甲同学实验装置中的B、C,通过测定放出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不考虑二氧化碳溶于水)来计算。

选择最简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
Ⅲ.丙同学的方案是:称取样品m g,并溶解,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得固体n g。
(1)配制100 mL 0.10 mol/L BaCl2溶液的实验中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外还有______(填仪器名称)。
(2)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用m、n表示)________。
(3)Ca2+、Ba2+都可以使CO32—沉淀完全,能否使用氯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钡溶液?________(填“能”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Ⅰ.(1)用止水夹夹紧A装置导气管末端的橡皮管,打开分液漏斗上部的塞子,向其中注入适量蒸馏水,打开活塞,开始有少量水滴下,过一会儿,水不能滴入圆底烧瓶,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C、D(3)在装碱石灰的干燥管右边再装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防止空气中水分和二氧化碳被C装置中的碱石灰吸收 Ⅱ.⑤⑥⑦ Ⅲ.(1)100 mL容量瓶 (2)106n/197m
(3)否 过量的Ca2+能与OH-生成微溶于水的氢氧化钙沉淀而影响结果


本题解析:Ⅰ.(1)检验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用止水夹夹紧A装置导气管末端的橡皮管,打开分液漏斗上部的塞子,向其中注入适量蒸馏水,打开活塞,开始有少量水滴下,过一会儿,水不能滴入圆底烧瓶,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当装置内原有空气中的CO2气体被碱石灰吸收时,测得CO2的质量增大,导致测量结果偏高;当装置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被碱石灰吸收时,测得CO2的质量增大,导致测量结果偏高;当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没有全部被碱石灰吸收时,测得CO2的质量减少,导致测量结果偏低;当加入稀硫酸的量不足,反应不充分时,产生的CO2量少,测得CO2的质量减少,导致测量结果偏低。(3)为了让甲的实验测量结果更准确,应在装碱石灰的干燥管右边再装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防止空气中水分和二氧化碳被C装置中的碱石灰吸收。
Ⅱ.由所给的装置知,测定CO2气体的体积应用“排水量气法”,所以选用装置⑤、⑥、⑦,气体从d口进气,c口出水,水沿装置⑦进入装置⑥。Ⅲ.(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1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量筒。(2)n(Na2CO3)=n(BaCO3)=mol,则Na2CO3的质量分数为:mol×106 g/mol÷m g=106n/197m。
(3)由于过量的Ca2+能与OH-生成微溶于水的氢氧化钙沉淀而影响测量结果,所以不能使用氯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钡溶液。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跟Na、Na2O、Na2O2、NaOH、Na2CO3、?NaHCO3六种物质都能发生反应的是(?)
A.H2O
B.CO2
C.H2SO4溶液
D.Ca(OH)2溶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中H2O不能和NaOH、Na2CO3、NaHCO3反应;B中CO2不能和Na、NaHCO3反应;C中H2SO4溶液可以和所有物质反应;D中Ca(OH)2溶液不能和NaOH反应。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