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6-26 03:58:23
1、实验题 (9分)
某合作学习小组分别利用装置Ⅰ、Ⅱ探究铜与硝酸的反应。
(1)Ⅰ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比较装置Ⅰ、Ⅱ中的反应现象,其不同点是;?
?
?;
(2)该小组给Ⅰ反应后的溶液用小火加热一会儿,然后自然冷却。实验中观察到:试管上部气体颜色变深,并发现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倒吸。倒吸后,试管中混合液呈淡蓝色,试管中有色气体消失。
①“试管上部气体颜色变深”的可能原因是?;
②“倒吸”的原因是?;
③“溶液呈淡蓝色”的可能原因是?。
2、选择题 进行化学实验,观测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在KI淀粉溶液中通入Cl2,溶液变蓝,说明氯气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B.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有有色产物生成且能溶于浓硝酸
C.在某溶液中加入HNO3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SO42-
D.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3、填空题 钛(Ti)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钛白(TiO2)是目前最好的白色颜料.制备TiO2和Ti的原料是钛铁矿,我国的钛铁矿储量居世界首位.含有Fe2O3的钛铁矿(FeTiO3)制取TiO2的流程如下:
(1)Ti的原子序数为22,T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周期,第______族.
(2)步骤①加Fe的目的是______;步骤②冷却的目的是______.
(3)上述制备TiO2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副产物是______;考虑成本和废物综合利用因素,废液中应加入______处理.
(4)由金红石(TiO2)制取单质Ti,涉及到的步骤为:已知:
①C(s)+O2(g)=CO2(g);△H=-393.5kJ?mol-1
②2CO(g)+O2(g)=2CO2(g);△H=-566kJ?mol-1
③TiO2(s)+2Cl2(g)=TiCl4(s)+O2(g);△H=+141kJ?mol-1则TiO2(s)+2Cl2(g)+2C(s)=TiCl4(s)+2CO(g)的△H=______.反应TiCl4+2Mg=2MgCl+Ti?在Ar气氛中进行的理由是______.
4、填空题 I、实验室可利用下列步骤通过“化学放大”来测定极稀的碘化物溶液中I-的浓度:①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用溴将试样中的I-完全氧化,生成溴化物和碘酸盐,再煮沸以除去过量的Br2;②将所得溶液冷却至室温,加入足量的KI溶液和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加入CCl4足量(假设作用完全),再用仪器A将油层分出;③油层用肼(H2N—NH2)的水溶液将CCl4中的I2还原为I-,并进入水溶液中;④水溶液按①法处理;⑤将④所得溶液冷却后加入适量KI溶液并用H2SO4酸化;⑥将⑤所得到溶液取一定量用Na2S2O3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得出本步骤后溶液中I-的浓度,以此
求出原稀溶液中I-浓度,滴定时的反应为:2Na2S2O3 + I2 = Na2S4O6 + 2NaI。试回答: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如果CCl4用汽油代替,在将油层分出时进行的操作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某试管中有上下两层,均呈无色,采取什么办法判断哪一层是水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离子方程式:
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滴定时,_____________手控制活塞,_____________手摇动锥形瓶。
II、Ag+浓度为0.100 mol·L-1的溶液5 mL,加入等物质的量的某碱金属盐,充分反应后生成卤化物沉淀,经过滤、洗涤后在200 W灯泡下烘干,得到1.297×10-2 g固体。
(5)如果卤化物沉淀为AgX,则其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mol,根据数据分析上述沉淀是否为AgX沉淀:_
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若为AgX沉淀,则它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若不为AgX沉淀,则此空不填)。
(6)如果卤化物沉淀为碱金属卤化物,其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整数),根据分析,它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5、实验题 为了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方案,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
蓝色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色沉淀析出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结论:淀粉已经水解完全了
根据上述操作及现象首先回答其结论是否正确,然后简要说明理由,如果三个方案均不合理,请另设计一个方案来证明淀粉已经水解完全了。
(1)方案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案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