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气污染与治理》试题巩固(2020年最新版)(三)

时间:2025-06-26 02:58:3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你认为减少酸雨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少用煤做燃料?②把工厂的烟囱造高?③燃料脱硫 ?④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酸雨的形成是物质燃烧排布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气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反应生成硫酸。措施就是改善原燃料或开发新能源。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二氧化硫的污染与防治,主要是防治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方法。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情况可引起大气污染的是(?)
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③燃放鞭炮④飞机、汽车尾气排放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煤的燃烧和鞭炮的燃放会产生有毒气体SO2等;飞机、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等有害气体;工业废气中含有更多的有毒、有害气体。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消除碘缺乏病,在食用盐中必须加入一定量的的单质碘
B.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使用有助于减少光化学烟雾的产生
C.严重影响我国的霾尘,其颗粒物是种胶体
D.用脱硫处理的煤代替原煤做燃料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中CO2气体的含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为了消除碘缺乏病,在食用盐中必须加入一定量的含有碘元素的物质。但单质碘人体不能吸收,只能吸收化合态的碘。通常是在食盐中添加一定量的KIO3。错误。B。以石油为燃料的机动车辆会产生大量的含CO、NO、NO2及C颗粒的烟。NO、NO2容易导致光化学烟雾。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使用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因此可减少光化学烟雾的产生。正确。C.霾尘: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μm)(PM1),固体颗粒的直径大于胶体的微粒直径范围,所以该混合物不属于胶体。D.用脱硫处理的煤代替原煤做燃料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中SO2气体的含量。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请回答有关问题:
⑴图中绘出的三种曲线分别代表氮、磷等无机盐总量,水中氧?
气溶解量(DO),有机物溶解量,其中表示水中DO变化曲
线的是?(选填A、B、C、D)
⑵目前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并提倡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其目的是防止水体?
?(填与环境相关的术语)。
⑶某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拟调查测定本地区水质污染情况,如?
果你是课题小组成员,现要取三份不同地区的水样,你选择的三个地点是:
???
⑷氨在水体中化学降解时,是水体中两种不同的硝化细菌分两步,将其逐步氧化的,过程如下:?,某同学在该地工业园区取得水样,准备检测其中无机氮的含量,查阅工具书后,决定先检测水样中的铵或氨的浓度,反应原理为2K2[HgI4]+NH4Cl+4KOH==(OHg2NH2)I(红色)+KCl+7KI+3H2O,用比色法测定。
①比色法能测定其中NH3—NH4+的浓度,原理是??
②若测得的含量异常偏高,再用其他方法测得NO2—和NO3—含量略偏高。可能的原因是?
A、可能是硝酸工厂大量排出的含硝酸的废水
B、合成氨厂,刚排放的溶有氨的废水
C、造纸厂排出的有机废水和合成氨厂排出的溶有氨的废水


参考答案:(每空均2分)(1)C(2)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水华、赤潮等均可);(3)化工厂周围河流,城市围河,农村河道等(只要有代表性,不重复即可);(4分)①其颜色深浅与氨、氮含量成正比②BC


本题解析:本题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考查环境污染与保护等相关基础知识,具有很好的探究性。(1)水体自身净化即让污染物逐渐减少,氧气溶解量则先因被消耗而减少后又逐渐恢复,故水中DO变化曲线为C;(2)含磷物质的排放会增加水生植物所需的营养,产生水华、赤潮等现象,称之为“水体富营养化”;(3)水体的污染源主要是工业生产尤其是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农业上使用的化肥、农药,城市居民生活污水等,所以应取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地区的水样;(4)①比色法显然类似pH试纸的原理,铵或氨的浓度高,加检测试剂后其颜色就深;②氨的含量异常偏高,NO2—和NO3—含量略偏高,因为NO2—和NO3—是NH3经逐步氧化产生的,其原因显然是BC。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能源转化过程中,污染较大的是
A.风能发电
B.燃煤发电
C.地热能发电
D.太阳能发电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选项ACD都是新能源,而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CO2和其它污染性气体,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