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6-26 02:45:26
1、选择题 下列说法或化学用语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
A.炽热的炭与足量浓硝酸反应离子方程式:C+2H++3NO3-===CO2+3NO2↑+H2O
B.某无色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Fe2+、H+、Cl-、Ca2+、NO3-
C.0.1?mol/L的碳酸钠溶液100?mL中含有CO32-的个数小于0.01NA
D.少量潮湿空气进入盛有漂白粉的容器中:Ca(ClO)2+2CO2+2H2O===2HClO+Ca(HCO3)2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漂白粉中滴入70%的硫酸,立刻产生黄绿色气体,说明硫酸具有还原性
B.粗锌与稀硫酸反应比纯锌快,说明粗锌反应时形成了原电池
C.硬水含有Ca2+、Mg2+、HCO3-、SO42-,煮沸可以完全除去其中的Ca2+、Mg2+
D.pH相同的两种一元酸HA溶液和HB溶液与足量Zn反应,HA比HB反应速率快,说明HA酸性更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漂白粉中滴入70%的硫酸,立刻产生黄绿色气体次氯酸受热分解产生氯气。硬水煮沸无法完全除去其中的Ca2+、Mg2+,只是将其软化。pH相同的两种一元酸HA溶液和HB溶液与足量Zn反应,HA比HB反应速率快,说明HA酸性更强或者浓度高。
本题难度:简单
3、简答题 (1)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逐滴滴入含酚酞的氢氧化钠的稀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①是由于______;②是由于______.?
用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①或者是②,其方法是:____________.
(2)在一定条件下氯气可与氯化铵发生反应:xCl2+yNH4Cl→yNCln+(x+y)HCl,当消耗6.72L标准状况下的氯气时,生成0.10mol氮的氯化物,则此氮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参考答案:(1)因酚酞遇碱变红,将新制氯水慢慢滴入含酚酞的NaOH稀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则可能为氯水中的酸性与碱反应,使NaOH减少,而能使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也可能为氯水中的次氯酸有漂白性,使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因次氯酸漂白后的溶液再加NaOH溶液不会恢复颜色,向褪色溶液中再滴加NaOH溶液,若红色再现,则是①;若红色不再现,则是②.
故答案为:氯水中H+与碱中和;氯水中HClO强氧化性所致;向褪色溶液中再滴加NaOH溶液,若红色再现,则是①;若红色不再现,则是②;
(2)xCl2+yNH4Cl→yNCln+(x+y)HCl,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配平该方程式,
(n+3)Cl2+2NH4Cl=2NCln+8HCl
? n+3?2?
?6.72L22.4L/mol 0.10mol
所以n=3,该氯化物的化学式为NCl3.
故答案为:NCl3.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如图所示,从A处通入Cl2,关闭B阀门时,C处的红色布条上看不到明显的现象,当打开B阀后,C处红布逐渐褪色,则D瓶中不可能装的是( )
A.浓硫酸
B.NaOH溶液
C.KI溶液
D.饱和NaCl溶液
参考答案: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则关闭B阀门时,C处的红色布条上看不到明显的现象,符合题意,故A不选;
B.NaOH溶液与氯气反应,则关闭B阀门时,C处的红色布条上看不到明显的现象,符合题意,故B不选;
C.KI溶液与氯气发生反应,则关闭B阀门时,C处的红色布条上看不到明显的现象,符合题意,故C不选;
D.饱和NaCl溶液与氯气不反应,抑制氯气的溶解,则关闭B阀门时,潮湿的氯气使C处的红色布条褪色,不符合题意,故D选;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已知:KClO3+6HCl(浓)===KCl+3Cl2↑+3H2O.如图所示,将少量试剂分别放入培养皿中的相应位置,实验时将浓盐酸滴在KClO3晶体上,并用表面皿盖好.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淀粉KI溶液中变蓝,说明Cl2具有氧化性
B.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说明Cl2具有酸性
C.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Cl2具有漂白性
D.滴有KSCN的FeCl2溶液变红,说明Cl2具有还原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考查氯气的性质
A.正确
B.由于氯气在溶液中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使酚酞褪色,排除
C.石蕊溶液先变红说明生成了酸性物质,后褪色说明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排除
D.氯气将FeCl2氧化为FeCl2,与KSCN形成血红色的络合物,不正确
答案为A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