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知识点讲解《氯及其化合物》考点强化练习(2020年押题版)(十)

时间:2025-06-26 01:26:2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各步变化:A(HCl)→B(Cl2)→C〔Ca(ClO)2〕→D(HClO)→E(CO2),其中不能直接实现的是()
A.A→B
B.B→C
C.C→D
D.D→E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H2CO3酸性比HClO强,故D→E不能直接实现。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将少量氯水加入KI溶液中振荡,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A.形成均匀的紫红色溶液
B.有紫色沉淀析出
C.液体分层,上层呈紫红色
D.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氯与KI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碘单质和KCl,KCl溶解于水呈无色,碘被CCl4从水中萃取出来,是碘溶解在了CCl4中,而碘的CCl4溶液是紫色,CCl4的密度又大于水,所以会分层且下层是紫色。
点评:萃取的一般流程是:检漏,装萃取剂和被萃取的物质,振荡,静置分层,内外空气相通,分液。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16分)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来探究氯气的性质。

(1)实验时甲同学在A装置中未加入任何试剂,发现B、C中的红色布条均褪色,由此甲同学得出结论:氯气具有漂白性。
实验时乙同学向A装置中加入了某种试剂,发现B中的红色布条不褪色而C中的红色布条褪色,由此乙同学得出结论:氯气没有漂白性。
你认为乙同学向A装置中加入的试剂是    ,甲、乙同学的结论正确的是      
(2)丙同学思考后认为上面的实验装置存在缺陷,并提出了解决方法。你认为存在的缺陷是    ,解决方法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丁同学在A装置中加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观察到A装置中溶液红色逐渐褪去。他提出两种可能原因:①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使溶液褪色;②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使溶液褪色。请你帮助他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褪色的原因(简述实验步骤)。             
                     


参考答案:(1)浓硫酸  乙? (2)无尾气的吸收装置? Cl2+2NaOH===NaCl+NaClO+H2O
(3)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若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说明褪色的原因为②;若溶液不变红色,说明褪色的原因为①


本题解析:(1)由于氯气是没有漂白性的,起漂白性的是次氯酸。所以应该首先干燥氯气,因此试剂是浓硫酸。由于甲没有干燥氯气,而生成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所以甲的结论是错误的,乙的结论是正确的。
(2)由于氯气有毒,所以必须有尾气处理装置。吸收氯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3)如果是由于氯气的氧化而导致褪色,则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颜色将不再发生变化。但如果是由于因为中和氢氧化钠而引起的,则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会显红色,据此可用验证,即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若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说明褪色的原因为②;若溶液不变红色,说明褪色的原因为①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氯水中存在许多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的实验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的存在
B.溶液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溶液中有Cl2的存在
C.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有Cl-的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浅黄绿色消失,说明溶液中有HClO分子的存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Cl2+H2OHCl+HClO,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氯水中含有的微粒有分子:Cl2、HClO、H2O;离子:H+、Cl-、ClO-、OH-。A、次氯酸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向氯水中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HClO存在,故A错误;B、氯气是黄绿色气体,且有刺激性气味,如果氯水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故B正确;C、盐酸中含有氯离子,向氯水中加入盐酸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说明氯水中含有氯离子,故C错误;D、Cl2+H2OHCl+HClO,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向氯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氯水溶液呈酸性,但不能证明含有次氯酸,故D错误,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5、简答题  I.现有以下物质:①Cu;②液态SO3;③乙醇(C2H5OH);④熔融的KNO3;⑤CuSO4;⑥固体NaOH;⑦CaO.
请回答下列问题(用序号填写):
其中:(1)能导电的是______(2)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
II.(1)胶体粒子的大小在______之间,可利用______(填物理性质)区别Fe(OH)3胶体和碘水.
(2)将质量比为4:5的SO2和SO3混合,则混合气体中SO2和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硫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
(3)漂白粉是用Cl2与______(填化学式)反应来制取的,漂白粉是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其有效成分为______,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______(以上两空均填化学式).


参考答案:I(1)Cu是金属单质,有能导电的自由电子;熔融的KNO3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故答案为:①④;
(2)熔融的KNO3;CuSO4;固体NaOH;CaO,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答案为:④⑤⑥⑦;
(3)液态SO3的水溶液能导电,原因是SO3和水反应生成硫酸,硫酸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使溶液导电,硫酸是电解质,SO3是非电解质;乙醇(C2H5OH)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故答案为:②③;
II.(1)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液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Fe(OH)3胶体有丁达尔效应和碘水无丁达尔效应,故答案为:1-100nm;丁达尔现象;
(2)根据n=mM,SO2和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64:580=1:1,硫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5,故答案为:1:1;2:5;
(3)漂白粉的制取原理为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氢氧化钠溶液与氯气反应生成NaClO、NaCl、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O+NaCl+H2O,
故答案为:Ca(OH)2;混合物;Ca(ClO)2;NaClO.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