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6-26 01:14:54
1、实验题 (15)用18 mol·L-1浓硫酸配制100 mL 3.0 mol·L-1稀硫酸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计算所用浓硫酸的体积 ②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③溶解 ④转移、洗涤 ⑤定容、摇匀
完成下列问题:
(1)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是________,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的规格是________(从下列中选用
A.10 mL B.25 mL C.50 mL D.100 mL)。
(2)第③步实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操作方法)(2分)。
(3)第⑤步实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操作方法)(2分)。
(4)第④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之前需要恢复到室温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分)。
(6)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有何影响?(用“偏大”“偏小”“无影响”填写)?A.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容量瓶用蒸馏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________________
C.所用过的烧杯、玻璃棒未洗涤________________?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________________
E.定容时加蒸馏水不慎超过了刻度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实验中,仪器的下端必须插入液面下的是
①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中的长颈漏斗;?②制备氯气装置中的分液漏斗;
③制备Fe(OH)2操作中的胶头滴管;?④将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时的导管
⑤用乙醇制取乙烯时的温度计;?⑥分馏石油时的温度计
A ①③④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⑤? D 全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长颈漏斗没有活塞,所以长颈漏斗的下端必须插入到溶液中,以防止氢气逸出;分液漏斗有活塞,不必要插入到溶液中;氢氧化亚铁极易被氧化,为防止被氧化,胶头滴管应该插入到溶液中;氯化氢极易溶于水,直接插入得到溶液中,容易是液体倒吸;制取乙烯时必须控制溶液的温度是170℃,所以要插入到溶液中;分馏时温度计控制的是蒸汽的温度,应该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出口处,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所示实验合理的是(?)
A.图1为证明非金属性强弱
B.图2用于制备少量氧气
C.图3用于配制100mL一定浓度硫酸溶液
D.图4用于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图1装置可以证明硫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碳酸大于硅酸,进而证明非金属性:S>C>Si,正确;B、Na2O2为粉末,不适合图2装置,错误;C、浓硫酸不能加入水中,也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错误;D、NO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做“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时,切取绿豆大小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其表面的煤油,放入烧杯中,滴入两滴酚酞溶液,再加入少量水,然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B.进行分液操作时,应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上口颈上的小孔,打开旋塞,使下层液体从漏斗颈下慢慢流出,待下层液体完全流出后,关闭旋塞,上层液体从漏斗上口倒出
C.蒸发操作中,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当加热至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
D.过滤操作中,滤纸边缘一定低于漏斗边缘,将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边缘,将烧杯嘴靠在玻璃棒上,慢慢引流倒入液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做“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时,应该先在烧杯中加入水和几滴酚酞试液,最后加入金属钠,观察,选项A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A。
点评: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化学实验的考查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所以该类试题主要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试剂露置于空气中不易发生变质的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A.过氧化钠固体,过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水反应;
B.漂白粉, Ca(ClO)2在空气中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钙而变质(因次氯酸的酸性弱于碳酸,故可以发生);
C.氯化亚铁溶液,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点评:考查物质的化学性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