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6-25 23:21:23
1、选择题 下列现象或应用中,不涉及胶体知识的是
A.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道道光柱
B.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C.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D.用半透膜分离淀粉和食盐的混合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A、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分散系时,会发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即丁达尔现象;
B、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
C、血液属于胶体分散系,血液透析原理相当于胶体和溶液分离的渗析原理;
D、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离子能通过.
解答:A、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的雾属于胶体,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分散系时,会发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即丁达尔现象,故A正确;
B、氯化铁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不属于胶体知识,故B错误;
C、人体内的血液属于胶体分散系,血液透析原理相当于胶体和溶液分离的渗析原理,故C正确;
D、淀粉溶液属于胶体,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而氯化钠溶液中的离子能通过.分离可采用渗析的办法,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胶体的性质,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有关分散系是胶体的是
A.淀粉溶液
B.食盐水
C.花生油
D.碘酒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尽管称为淀粉溶液,但它仍是胶体,不要被“溶液”二字误导.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胶体带电荷,溶液不带电荷
B.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时没有明显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时出现明亮的光路
C.胶体微粒带电荷,溶液中溶质微粒不带电荷
D.在胶体中通电时,分散质微粒向某一极移动,在溶液中通电时,溶质微粒分别向两极移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同种胶体微粒因吸附相同离子而带相同电荷,但是整个胶体不带电荷,选项A不正确.
溶液中的溶质若是非电解质,则溶质微粒不带电,若溶质是电解质,在其水溶液中电离出阴离子和阳离子,则其溶质微粒是带电微粒.选项C不正确.
在溶液中通直流电时,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会分别向两极定向移动;但若分散质属于非电解质时,则溶质微粒不会向两极做定向移动.因此,不能用通电时是否会发生分散质微粒做定向移动来区别胶体与溶液.故选项D不正确.
只有选项B是胶体与溶液的区别.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肾脏病患者需要将血液中的毒液排除,常进行血透治疗,其原理是
A.聚沉
B.过滤
C.渗析
D.分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渗析的定义、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判断选项.
解答:血液透析是利用半透膜两侧液体所含溶质浓度不同,溶质从浓度高的一侧经过半透膜向浓度低的一侧移动.半透膜允许小分子微粒通过,胶体和大分子不能通过,血液属于胶体,有毒物质是小分子物质,这样,经过透析把血液中有毒物质排出体外.这种提纯物的方法,称为渗析.所以C对,A、B、D错.
故选C
点评:化学源于生活,从化学视角认识生活现象,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学以致用.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实验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A.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后,碘溶解在四氯化碳中,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
B.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后的产物是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钠溶于水,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分离;
C.根据固体NaHCO3加热分解产生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蒸发溶液用蒸发皿;
D.根据乙醇的沸点低于100℃,可以利用水浴加热的方法蒸馏提高乙醇的百分含量;
解答:A.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后,碘溶解在四氯化碳中,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应从下口放出,故A正确;
B.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后的产物是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钠溶于水,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分离,故B正确;
C.固体NaHCO3加热分解产生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蒸发溶液用蒸发皿,不能用烧杯,故C错误;
D.根据乙醇的沸点低于100℃,可以利用水浴加热的方法将质量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蒸馏得到质量分数为90%以上的乙醇,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离方法,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分离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