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6-25 22:24:21
1、选择题 现有X(g)+Y(g)
2Z(g);正反应放热。从反应开始经过t1后达到平衡状态,t2时由于条件改变,平衡受到破坏,在t3时又达到平衡,据下图回答:从t2→t3的曲线变化是由哪种条件引起的
A.增大X或Y的浓度
B.增大压强
C.增大Z的浓度
D.升高温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图像可知,从t2→t3时,生成物Z的浓度逐渐降低,而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增大,这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根据正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吸热放热可逆反应可知,改变的条件应该是升高温度,答案选D。
点评:在分析有关图像时应该注意:一、ν-t 图像或 c-t 图像:1.ν-t 图像:分清正逆反应,分清各因素(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二、平衡图像 1.出现拐点的图像:分析依据“先拐先平”。在转化率-时间图像或物质的百分含量-时间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代表温度高或压强大或使用合适的催化剂等)。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把3mol P和2.5mol Q置于2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3P(g)+Q(g)
xM(g)+2N(g),5min后达到平衡生成1mol N,经测定这5min内 M的平均速率是0.1mol/(L·min),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5min内P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mol/(L·min)
B.Q的转化率为25%
C.Q的平衡浓度为1mol/L
D.x是2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M的反应速率可知,生成M是0.1mol/(L·min)×2L×5min=1mol,根据变化量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x=2。生成1molN的同时,消耗0.5molB,所以B的转化率是20%,B不正确。B的平衡浓度是2mol÷2L=1mol/L,C正确。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因此A正确,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关于平衡常数K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平衡常数是一个恒定值
B.改变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都会改变平衡常数
C.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浓度、压强无关
D.从平衡常数K的大小不能推断一个反应进行的程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化学平衡常数与温度和化学计量数有关系,ABD都不正确。所以正确的答案是C。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某温度下,对于反应N2(g)+3H2(g)
2NH3(g)?△H=-92.4kJ/mol。
N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1.0mol氮气、3.0mol氢气,置
于1L密闭容器中
发生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2.4kJ。
B. 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 < K(B) 。
C. 上述反应在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H2的转化率提高。
D. 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逆反应
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
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 mol和4 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A.均减半? B.均加倍? C.均增加1 mol D.均减少1 mol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因为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故均减半或均加倍,平衡均不发生移动;因A、B和C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为2:1:2,故均增加1mol,可看成先加入1molA、0.5molB和1molC,与原先的平衡等效,再加入0.5molB,则平衡向右移动,C正确;同理,均减少1mol,可看成先减少1molA、0.5molB和1molC,与原先的平衡等效,再移走0.5molB,则平衡向左移动。
点评:化学平衡是历年高考重中之重,考生一定要系统备考此知识点。难度较大。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