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6-25 22:13:42
1、填空题 (1)碳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反应为:
C+2H2SO4(浓)
参考答案:(1)因反应物化合价升高,本身被氧化,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反应物化合价降低,本身被还原,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C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4价,
故答案为:升高;氧化;还原;还原;
(2)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吸水稀释而放出大量的热,浓硫酸将蔗糖中的H和O以2:1的形式脱去,蔗糖变黑;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C+2H2SO4(浓)△.CO2↑+2SO2↑+2H2O,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答案为:①②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A.装置①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B.装置②制取并吸收HCl
C.装置③制备纯净的NH3
D.装置④模拟铁的腐蚀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分析:A.可根据一定时间内生成气体的体积测定反应速率;
B.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
C.氨气不能用氯化钙干燥;
D.根据铁的腐蚀类型以及原理分析.
解答:解:A.根据一定时间内生成气体的体积,可测定化学反应速率,故A正确;
B.装置②可制取HCl,但尾气吸收装置不能将导管插入液面以下,会发生倒吸,故B错误;
C.装置③可用碱性干燥剂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钙和氨气能发生络合反应,不能用氯化钙干燥,故C错误;
D.在食盐水中铁发生吸氧腐蚀,在醋酸中发生析氢腐蚀,U形管内左端红墨水上升,右端红墨水下降,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题目难度不大,易错点为C,注意氯化钙作为干燥剂的性质.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对事实的解释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
事实 | 解释或结论 1 常温下铜、铝均不溶于浓硫酸 常温下铜、铝与浓硫酸均不反应 2 测定同浓度的Na2CO3溶液的pH小于Na2SiO2溶液的pH 水解程度:CO 3 氯水点到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氯水中含有H+有酸性、Cl2有漂白性 ④ 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
参考答案:①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反应生成致密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进行,常温下,铜不与浓硫酸反应,不溶于浓硫酸,故①错误;
②酸性:H2CO3>H2SiO3,水解程度:CO32-<SiO32-,测定同浓度的Na2CO3溶液的pH小于Na2SiO3溶液的pH,故②错误;
③氯水中含有H+有酸性、HClO有漂白性,所以氯水点到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故③错误;
④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是验证溶液中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实验现象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Fe2+而不是Fe3+,故④正确;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实验设计、操作或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检验甲酸中是否混有甲酸甲酯,可向样品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以中和HCOOH,再做银镜反应实验
B.向含有溴单质的溴苯中加入NaOH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以除去杂质溴
C.液态溴乙烷中加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淡黄色沉淀生成,以检验溴元素的存在
D.分离苯和苯酚的混合液,加入少量浓溴水,过滤,即可分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A.加入NaOH,甲酸甲酯水解;
B.溴苯不溶于水,溴可与NaOH反应;
C.溴乙烷属于非电解质,不能电离出溴离子;
D.苯酚和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与苯互溶.
解答:A.加入NaOH,甲酸甲酯水解,由于甲酸中含有醛基,可发生银镜反应,不能证明,故A错误;
B.向含有溴单质的溴苯中加入NaOH溶液,溴苯不溶于水,溴可与NaOH反应,可通过分液分离,故B正确;
C.溴乙烷属于非电解质,不能电离出溴离子,应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后检验,故C错误;
D.苯酚和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与苯互溶,不能分离,应加入NaOH溶液,然后分液,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的分离、检验,侧重于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A.丙烯酸和醋酸
B.甲酸和油酸
C.硬脂酸和软脂酸
D.软脂酸和油酸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油酸的分子式为C17H33COOH,其中烃基中有一个碳碳双键;丙烯酸的结构简式为
CH2==CH—COOH,与油酸互为同系物。硬脂酸为C17H35COOH,烃基为饱和的;软脂酸为C15H31COOH;甲酸为HCOOH,它们三者互为同系物。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