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6-25 21:54:01
1、选择题 下列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中,主要是从溶解性的角度考虑的是( )
①蒸发?②蒸馏?③过滤?④萃取.
A.①
B.③④
C.④
D.②③
参考答案:①蒸发适用于从溶液中得到固体溶质,是从溶液中将溶质分离出来的方法.如海水晒盐,不主要是从溶解性的角度考虑,故①错误;
②蒸馏是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一种方法,主要是从沸点的角度考虑,故②错误;
③过滤是利用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不同来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主要是从溶解度的角度考虑,故③错误;
④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的方法为:萃取分液,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跟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这种方法叫做萃取,主要是从溶解性的角度考虑,故④正确.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
B.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
C.分液漏斗在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气
D.分液时,先将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参考答案:A.乙醇和水混溶,不能用作萃取剂,应加入苯或四氯化碳,故A错误;
B.乙醇和水混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可用蒸馏法,故B错误;
C.分液漏斗在使用之前应检查是否漏液,故C错误;
D.分液时,要防止液体重新混合而污染,应先将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实验题 某研究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SO2与FeCl3溶液反应的相关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
(1)在配制氯化铁溶液时,需先把氯化铁晶体溶解在________中,再加水稀释,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操作中不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药匙 ? b.烧杯 ? c.石棉网 ? d.玻璃棒 ? e.坩埚
(2)通入足量SO2时,C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现象,该小组同学认为SO2与FeCl3溶液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①写出SO2与Fe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有Fe2+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小组同学向C试管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即可证明反应生成了SO42-。该做法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装置中倒置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验证SO2具有还原性,实验中可以代替FeCl3的试剂有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浓H2SO4?b.酸性KMnO4溶液
c.碘水?d.NaCl溶液
参考答案:(1)浓盐酸 抑制氯化铁水解 ce
(2)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3)①2Fe3++SO2+2H2O=SO42-+4H++2Fe2+
②取C中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滴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或H2O2溶液等),溶液变红
③不合理 硝酸可以将溶解的SO2氧化为H2SO4,干扰实验
(4)使气体充分吸收;防止溶液倒吸
(5)bc
本题解析:(1)氯化铁在水溶液中易发生水解,因此配制氯化铁溶液时,一般先把氯化铁晶体溶于浓盐酸中,再加水稀释,以抑制其水解。配制溶液在烧杯中进行,不需要石棉网和坩埚。(2)SO2与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3+被还原为Fe2+,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3)②检验Fe2+时要排除Fe3+的干扰,即先加KSCN溶液,在确认溶液中不存在Fe3+的情况下,加入氯水等氧化剂,若有Fe2+,则溶液变红。(4)倒置的漏斗与水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可使气体充分吸收并防止溶液倒吸。(5)验证SO2具有还原性,要求用具有氧化性的试剂,能与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有明显现象。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鉴别方法可行的是(? )
A.用氨水鉴别Al3+、Mg2+和Ag+
B.用Ba(NO3)2溶液鉴别Cl-、SO42-和CO32-
C.菠菜中铁元素含量较高,为证明菠菜中的铁元素是+2价还是+3价,可把菠菜捣碎加水溶解,再向过滤后的滤液中加硫氰化钾溶液
D.加入稀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l3+和Mg2+与氨水反应都只生成沉淀,不溶解,无法鉴别,故A错;SO42-和CO32-与Ba(NO3)2反应都生成白色沉淀,无法鉴别,故B错;若含有SO32-或HCO3-,加入稀盐酸也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错。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A | 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 溶液的pH | 前者pH比后者的大 | 非金属性:S>C |
| B | 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SO2具有漂白性 |
| C | 向某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 试纸不变蓝 | 原溶液中无![]() |
| D | 向等浓度的KCl、KI混合液中滴加AgNO3溶液 | 先出现黄色沉淀 | Ksp(AgCl)> Ksp(AgI)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前者pH比后者的大,说明H2CO3的酸性比H2SO3 溶液的弱,而比较非金属性要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2SO3中的硫不是最高价,不能比较;B、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SO2具有还原性;C、在稀溶液中,由于一水合氨的浓度较小,不一定产生氨气;D、正确,物质组成相同,Ksp小的先沉淀。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