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分离、提纯》考点巩固(2020年最新版)(九)

时间:2025-06-25 21:32:0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实验题  氯化铁是常见的水处理剂,利用废铁屑可制备无水氯化铁。实验室制备装置和工业制备流程图如下:

已知:(1)无水FeCl3的熔点为555 K、沸点为588 K。
(2) 废铁屑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
(3)不同温度下六水合氯化铁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0
20
80
100
溶解度(g/100 g H2O)
74.4
91.8
525.8
535.7
?
实验室制备操作步骤如下:
Ⅰ.打开弹簧夹K1,关闭弹簧夹K2,并打开活塞a,缓慢滴加盐酸。
Ⅱ.当?时,关闭弹簧夹K1,打开弹簧夹K2,当A中溶液完全进入烧杯后关闭活塞a。
Ⅲ.将烧杯中溶液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得到FeCl3·6H2O晶体。
请回答:
(1)烧杯中足量的H2O2溶液的作用是?
(2)为了测定废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操作Ⅱ中“……”的内容是__________。
(3)从FeCl3溶液制得FeCl3?6H2O晶体的操作步骤是:加入?_?后、?_?、过滤、洗涤、干燥.
(4)试写出吸收塔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捕集器温度超过673 K时,存在相对分子质量为325的铁的氯化物,该物质的分子式为?
(6)FeCl3的质量分数通常可用碘量法测定:称取m g无水氯化铁样品,溶于稀盐酸,配制成100mL溶液;取出10.00mL,加入稍过量的KI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几滴淀粉溶液,并用c?mol?L-1?Na2S2O3溶液滴定,消耗V?mL(已知:I2+2S2O32-═2I-+S4O62-)。
①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
②样品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_?


参考答案:(1)把亚铁离子全部氧化成三价铁离子?(2分)
(2)装置A中不产生气泡或量气管和水准管液面不变(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2分)
(3)盐酸(1分)?蒸发浓缩、冷却结晶(1分)
(4)2Fe2+ + Cl2 = 2Fe3+?(2分)
(5)Fe2Cl6(2分)
(6)① 溶液由蓝色变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2分)
(2分)


本题解析:(1)根据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可知,实验室制备无水FeCl3,是利用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然后把FeCl2氧化成FeCl3,先制得FeCl3·6H2O晶体,再脱结晶水制得无水FeCl3。烧杯中足量的H2O2溶液是作氧化剂,把亚铁离子全部氧化成三价铁离子;
(2)铁与盐酸反应完全时,不再产生氢气,所以装置A中不产生气泡或量气管和水准管的液面不再变化,此时,可将A中FeCl2溶液放入烧杯中进行氧化。
(3)从FeCl3溶液制得FeCl3?6H2O晶体的操作步骤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4)从工业制备流程图分析可知,反应炉中进行的反应是 2Fe + 3Cl2 = 2FeCl3,因此,进入吸收塔中的尾气是没有参加反应的氯气,在吸收塔中氯气被吸收剂吸收,反应后生成2FeCl3溶液,所以吸收剂应是2Fe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 + Cl2 = 2Fe3+。
(5)捕集器收集的是气态FeCl3,FeCl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2.5,由相对分子质量为325的铁的氯化物可以推出,当温度超过673 K时,二分子气态FeCl3可以聚合生成双聚体Fe2Cl6。(备注:FeCl3属共价型化合物,能溶于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在673K蒸气中有双聚体,1023K以上分解为单分子)。
(6)①称取m g无水氯化铁样品,溶于稀盐酸,配制成100mL溶液;取出10.00mL,加入稍过量的KI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几滴淀粉溶液,此时溶液呈蓝色,用?Na2S2O3溶液滴定,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锥形瓶内的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所以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② 求样品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
由反应:2Fe3+ + 2I - = 2Fe2+ + I2;? I2+2S2O32-═2I-+S4O62-;可得关系式:
2Fe3+? —? I2 —? 2S2O32-
1? 1
n? cV×10-3?
求得n(Fe3+) = cV×10-3 mol,?则样品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ω(Fe3+) = cV×10-3 mol×10×162.5g/mol×100% =


本题难度:困难



2、填空题  (6分)下列物质的转化或分离是用哪种方法实现的?
A.溶解
B.裂解
C.分馏
D.裂化 E、干馏
F、蒸馏? G、电解? H、过滤? I、萃取
请将所选方法的字母代号填在横线上(每一项只填写一种最主要的方法)。
(1)把煤转化为焦炉气、煤焦油和焦炭等?
(2)从原油中分离出汽油、煤油、柴油等?
(3)将海水淡化?
(4)除去粗盐溶液中的泥沙?
(5)从海水得到的无水MgCl2中提取金属镁?
(6)海水提溴获得的溴水中,提取溴单质?


参考答案:(1)E (2)C (3)F?(4)H?(5)G?(6)I?(各1分)


本题解析:(1)煤通过干馏转化为焦炉气、煤焦油和焦炭等,答案选E。
(2)汽油、煤油、柴油等沸点不同,分馏即可,答案选C。
(3)通过蒸馏将海水淡化,答案选F。
(4)泥沙不溶于水,过滤即可,答案选H。
(5)镁是活泼的金属,需要通过电解法冶炼,答案选G。
(6)单质溴易容早有机溶剂中,萃取即可,答案选I。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Fe3+和SO32-之间发生的反应。
(1)取5mLFeCl3浓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Na2SO3浓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继续加入Na2SO3浓溶液至过量,溶液颜色加深,最终变为红褐色。无气泡产生,无沉淀生成。这种红褐色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除了观察到以上的现象外,有成员提出了另一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证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请把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方案一:检验溶液中含有Fe2+证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方案二:检验溶液中含有?证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用品:0.1mol/L BaCl2、3mol/L盐酸、0.1mol/LKMnO4(H+)、氯水、20%KSCN、0.5mol/LKI;试管若干、胶头滴管若干
Ⅰ预处理:将(1)中获得的混合物放在如图装置中处理足够时间。

Ⅱ检验过程

操?作
现象及结论
基于方案一:
?
基于方案二:
?
?


参考答案:(1)Fe(OH)3胶体?(2)2Fe3++SO32-+H2O=2Fe2++SO42-+2H+?(3)SO42-
操作
现象及结论
基于方案一: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0℅KSCN溶液,再加入适量氯水。
溶液开始不变色,加入氯水后变红色,证明溶液含有Fe2+
基于方案二: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3mol/L的盐酸,再滴加0.1mol/L BaCl2溶液。
溶液加盐酸时产生刺激性气体,当加入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含有SO42-


本题解析:(1)FeCl3是强酸弱碱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 Na2SO3是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当二者混合时,对彼此的水解起到了促进作用,所以产生了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2)如果二者混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反应的两种方程式是:2Fe3++SO32-+H2O=2Fe2++SO42-+2H+。在该反应中氧化剂Fe3+生成还原产物Fe2+;还原剂SO32-氧化为氧化产物SO42-。所以证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检验溶液中含有Fe2+或检验溶液中含有SO42-。方案一:利用Fe3+遇到SCN-产生血红色溶液,而Fe2+遇到SCN-不会发生反应,Fe2+遇到氯水被氧化为Fe3+后产生血红色溶液。来检验溶液中含有Fe2+。方案二:向溶液中加入足量3mol/L的盐酸使SO32-转化为SO2气体溢出,再滴加0.1mol/L 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就证明含有SO42-。3+和SO32-之间发生的反应的原理。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为除去CO2气体中混有少量杂质SO2气体,应选用的试剂是
A.Na2CO3溶液
B.饱和NaHCO3溶液
C.NaOH溶液
D.Ba(OH)2溶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为除去CO2气体中混有少量杂质SO2气体,应选用的试剂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B正确。其余选项也都能和CO2反应,不正确,答案选B。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该题学生需要明确的是在解答物质分离提纯试题时,选择试剂和实验操作方法应遵循三个原则: 1.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水除外),即分离提纯后的物质应是纯净物(或纯净的溶液),不能有其他物质混入其中;2.分离提纯后的物质状态不变;3.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即选择分离提纯方法应遵循先物理后化学,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有关化学实验的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蒸馏操作时,冷凝水从冷凝管的下口进,上口出
B.过滤操作中,漏斗下口与烧杯内壁相接触,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的地方接触
C.用托盘天平可以准确称量至0.1g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相接触


参考答案:A.蒸馏操作时,冷凝水从冷凝管的下口进,上口出,冷却水可充满冷凝管,效果好,故A正确;
B.由过滤操作中的三靠可知,漏斗下口与烧杯内壁相接触,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的地方接触,故B正确;
C.托盘天平的感量为0.1g,则用托盘天平可以准确称量至0.1g,故C正确;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胶头滴管应悬空正放,若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相接触,可能造成误差或试剂污染,故D错误;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